人际关系的“底层思考”——角色洞察力

有些关系,真的不用搞好

刺猬,之前讲了,离太近会被对方扎伤,离太远没办法互相取暖。于是,在反复挪了无数次以后,它们会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彼此取暖。这就是心理学中非常著名、关于人际关系的“刺猬理论”,也叫做“心理距离效应”。这个你肯定听过,我们不赘述。

问题是,即便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职场上依然解决不好人际关系的问题。有调查显示,职场人最焦虑的,不是“事”,而是“人”。老路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我很焦虑,我担心所有的关系。有些人,就是很讨厌,就是很难搞,我也不断劝服自己“要搞定他,没办法,这就是职场,这就是我必须克服的困难”。

后来,十多年过去了,我回过头来看,有些关系,真的不用搞好,其实搞也搞不好,其实搞好了也没用。

如果从0到1,我们切分成1000个点,那么最美的那个点,一定不是0,也更不是1。还记得黄金比例吗?最美的那个点,在0.618。所谓,多一分则嫌胖,少一分则嫌瘦;近一分则嫌太扎,远一分则嫌太冷。就是这个点,那么美丽,那么准确,这个点,就应该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追求的目标。归根结底,你又不是人民币,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

哪些关系,无论如何要搞好?

那么问题来了,职场上,哪些关系是无论如何要搞好?哪些关系,可以随他去呢?粗略地,咱们可以分成两大类:

职场中有些人际关系,真的不用搞好,搞定关键关系就能混好职场

一句话理解“角色洞察力”

你又不是人民币,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

怎么区分什么样的关系问题需要解决,什么样的不需要理它呢?简单分为两种:

第一,“他这个人”很讨厌。特定的贱人,不需要给他脸,你越跟他较劲,他越刷存在感。不理他,接受这种人际关系的不完美。

第二,“他这个岗位的人”很讨厌。也许事实不是他讨厌,而是你压根没搞清楚情况。搞定一个特定的岗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划算。

有人说,人际关系的核心是价值交换。基础是你有什么样的价值,可以提供给和你交际的那个人。所以说一味地附庸、谄媚,都是交不到真朋友的,与其花时间费尽心思左右逢源,不如好好地投资自己。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