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八里镇劳务公司是基于全镇“三变”改革的迫切需求,由镇产业公司全额注资成立,公司及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7月,现有党员4名。支部成立以来,八里镇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心任务,按照全镇“12345”党建工作思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统揽,以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力量、群众力量和社会力量有机融合,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搭建劳务输转管理服务平台,推行“14462”劳务扶贫模式,有力推动全镇劳务产业转型升级。

推行“支部+劳务公司+扶贫车间”劳务扶贫模式

通过对镇域范围内各类企业的排查摸底、走访协商,衔接泓信制衣厂建成八里镇专设“扶贫车间”1个,劳务公司与泓信制衣签订订单协议,泓信制衣提供技术支持及日常管理,固定安置贫困劳动力20名,预计年人均劳务创收1.5万元以上。

推行“支部+劳务公司+扶贫家庭作坊”劳务扶贫模式

针对部分贫困户“走不出去”的问题,联系泓信制衣厂、成纪掐丝画、龙缘山庄、龙山大院等企业,采取“家庭作坊”模式,实行手工工艺品加工、手工醋加工、小杂粮特色种植、土鸡养殖等订单式加工,让农户在闲暇之余也能实现创收,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劳动力增收难的问题。

推行“支部+劳务公司+龙头企业+基地+贫困劳动力”劳务扶贫模式

A

B

充分利用八里镇境内龙头企业多的优势,根据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对接企业用工需求,联系八里建筑公司、欣业集团、方圆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建筑建材、餐饮服务、纸箱包装、生产加工等劳务就业基地12个,分别与劳务公司签订输转协议,预计全年输转劳动力300人,目前已输转劳动力19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8人。

推行“支部+劳务公司+劳务经纪人(劳务中介)+贫困劳动力”劳务扶贫模式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依托小型建筑队、劳务工作队、“包工头”等个体或组织积极培养劳务经纪人73名,重点开展春秋季植树造林、冬夏季果树修剪拉枝、“北劳南移”等季节性用工以及静庄高速、引洮工程等重大项目用工,已完成输转贫困劳动力16人。同时,在季节性用工需求较大时,积极联系原安、灵芝等富余劳动力赴八里进行劳务输转,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输转贫困劳动力120名。

推行“支部+劳务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劳动力”劳务扶贫模式

借助“三变”改革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八里镇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数量多的优势,积极对接、拓展劳务用工基地,与承接贫困户配股资金的靳坪众力养殖合作社、剡白立人家庭农场、照世康田果业等11个专业合组织签订输转用工协议,吸纳贫困劳动力19人,实现贫困人口既有入股分红又有劳务创收的双收入目标。

推行“支部+劳务公司+乡村旅游+乡村建设+贫困劳动力”劳务扶贫模式

依托八里镇地处城郊、乡村旅游较为发达、大路村专业生态旅游村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劳务资源,与龙缘山庄、龙山大院、土宫寨农家乐、小镇食府等5个乡村旅游餐饮单位签订劳务协议,就近就地输转贫困劳动力9人。同时,在全镇范围内选聘91名贫困劳动力从事乡村公益性岗位工作,通过开展村庄环境保洁、道路维护等,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获得了工资性收入,实现了乡村建设与劳务输转的对接。

据悉,今年来,八里镇党委、镇政府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坚持把贫困劳动力培训、就业服务作为提升致富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贫困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自7月份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六次会议精神,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前脱贫抓劳务”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劳务产业在助推扶贫攻坚中的路径和办法,着眼于解决贫困户致富措施单一、企业劳务用工难的问题,因势利导、探索创新,成立了静宁县兴鑫元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通过企业搭台,政府牵头,贫困户参与,与企业建立劳务关系,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增加贫困户短期收入的目的。目前,八里镇产业公司(劳务公司)分别与县内21家大中型企业签订长期用工、培训协议,并挂牌成立14处劳务就业基地,3处劳务培训基地,3处劳务创业基地。组织开展劳务技能培训1场(次),输转劳动力2357人、贫困劳动力218户235人,劳务产业已成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八里镇将按照县上提出的“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发展思路,把劳务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力争全镇348户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253户户均至少培训、输转一名劳动力,如期实现稳定脱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