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月14日从浙江台州温岭市政府办公室获悉,近年来,该市积极打造政府救助和民间救助相结合的海上搜救工作格局,自2008年成立全国首家海上民间救助站以来,10年里当地海上救助社会组织共参与搜救行动397起,成功救助遇险船舶402艘、遇险船员1240人。

据悉,温岭海上救助社会组织以当地渔民志愿者为主,大多具备多年海上搜救实战经验,其救援船只由渔船改造而成,防撞、抗风浪能力强,可在极端环境下发挥特殊作用。近年来,社会组织除在海上搜救水域规定责任区范围与政府开展联合救助外,还联合海上作业渔民共同开展救助行动,在多次海上应急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其搜救海域范围北到济州岛、东到钓鱼岛、南到台湾海峡,平均搜救距离约100海里,最大搜救范围可达86万平方千米。

记者了解到,温岭市是浙江重点渔业县(市)之一,在册船舶2375艘,涉渔人口近9万人,其中传统渔民1.2万余人,海上作业和贸易往来较为频繁。为增强海上应急救援力量,该市与海上救助社会组织签订海上遇险搜救联动备忘录,并将其纳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水上遇险求救统一平台”,通过该平台,社会组织可同步接到求救信息,并通过海洋气象监测系统提前了解海况信息,根据定位信息系统搜索定位遇险船只。同时,考虑到海上救助费用支出巨大,为保障海上救援社会组织长效运行,当地设立了渔船海上救助奖励专项资金,用于渔船海上救助奖励、常备海上救助船的以奖代补等,并鼓励海上救助社会组织借助“渔家乐”品牌向游客提供租船出海捕鱼服务,租船收益用于海上救助费用支出。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张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