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言的写作在军艺那一期学员当中,也是最努力的。军艺这第一届学员,学习生活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与八十年代我国思想解放运动又在同一期,所以,很多作家都很努力写作读书。

让我们一起倾听亲历者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原创:魏心宏 岁月无敌问张欣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说起军艺,想起些往事。说说。

军艺设在魏公村,去北大人大的路上。听这地名就知道这里以前是一片农田。军艺恢复招生后第一期专业不多,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系自然是一定有的,而且还是最引人注目的。招生当然不会面向社会,而是在部队里现有的人员当中募集。各大军区那时候都有创作组。各兵种也有。

第一批学员中我记得有济南军区的李存葆,那时候他已写出了《高山下的花环》,名噪一时。中越反击战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不打又不行。可惜的是,那时候国力衰败,军工凋敝,连送到前线去的炮弹里都掺了沙子。位卑未敢忘忧国。小说喊出了那个时候正直而爱国者的心声,因此也成为军事文学的翘楚。李存葆我记得要按年纪来说,应该已是当教授的了,可也还是一样要去当学生。

莫言是来自总参三部的作家。那时候刚写了一些短篇,份量影响力都还不足。可是,对于疯狂忘我的莫言来说,这就是机会。那时候莫言几乎成为一个极度疯狂的读书人写书人,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心无旁骛。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那么一段日子,就看你是用在什么地方了。有的人恋爱,有的人游戏,有的人挑肥拣瘦,有的人好高骛远。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结果完全不同。军艺吸引了一批醉心于写作的人,成就了他们。

学员中最帅气的是钱钢,之前他已经是很有名气的作家了。写过不少报告文学,大名鼎鼎。但不知为何,入学反而成了他就此销声匿迹的开始。我到今天也没闹懂是怎么回事。

崔京生家在上海,他是海军。小伙子帅到爆,文章也是写得漂亮。他的夫人于海燕在上海作家协会工作,也和我很熟悉。只是后来不看见他再写什么了,据说是跟着女儿去了澳洲。阳光海岸也是腐蚀人斗志的地方,估计也是乐不思蜀了。写作多艰苦啊,哪有晒太阳舒服呢?军艺这第一届学员,学习生活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与八十年代我国思想解放运动又在同一期,所以,很多作家都很努力写作读书。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个多么好多么自由的年代啊!

莫言的写作在军艺那一期学员当中,也是最努力的。莫言之前还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军艺的深造使他有了一个可以看清自己的过程。尤其是,在读书期间,他开始学会领教世界文学的发展态势,不知疲倦地阅读了无数作家的作品。只要有时间,他永远都捧着书在读。莫言自己也说,他读书非常快,有时候一天就能看完一部长篇小说。其实,要想当作家,只要给他们一个相对安静的条件,给他们一些书单,让他们在读书中去学会顿悟学会鉴赏,别的都可以不说了。所谓文学技巧,都是作家在一定数量上的阅读所决定的。与浩如烟海般的精彩作品作家相比,一个作家就算是穷经皓首,也只能读到很少的作品。可以这么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莫言从阅读中激发了创作激情,书本一阖,创作的激情就奔放起来,由不得他不写。莫言的作品就像是雪片一般飞了出来。诺奖在给莫言颁奖时也说到了这一点,勤奋是莫言成功的秘诀。(岁月无敌问张欣)

军艺几章——我和作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