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坡村位于长宁镇河道社区西南 ,全村共162户,682口人,耕地945亩,现在和河大村合并为河大村委会,村民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

在河道社区西坡村老战士冯纪堂和他参军打仗的故事,已经众所周知。

十五岁,冯纪堂就被国民党的保长强行拉去入了国民党203师。1949年5月在排长的带领下投诚了解放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师一团,同年七月,当时彭德怀指挥的第一野战军与从西安退败的17万国民党军进行了著名的“扶眉战役”,当时的冯纪堂是王震率领的第一兵团的警卫连班长,负责保卫王震、贺龙、习仲勋等西北军最高领导。

在甘肃谷关镇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斗,老人和三名战友四人一组负责给一挺轻机枪压子弹,伤一人,立马换上一人,三名战友全部负伤,他顶了上去,那场战斗他们排二十九人伤了十五人,但是敌方国民党7军14旅一千四百人,只剩下了十二人。

1950年11月,从青海搭上火车到东北,跨过鸭绿江,作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他来到了朝鲜战场,据守编号一零零高地。在朝鲜的第一天,一枚炸弹就钻进了他们的猫耳洞,二班的张班长还来不及看一眼朝鲜的一草一木就牺牲了,冯纪堂当时是一班班长。

在猫耳洞,他们的通讯设备是用罐头盒和绳子连起来的,门口哨兵看到有情况,一拉绳子,罐头盒一响,他们就要冲到洞口去放枪。每隔十米远就有一个菜油灯,一股股黑烟熏得人脸上只有牙和眼仁是白的。一个月去一次后方,洗个澡,洗把脸。在朝鲜战场上,都是日夜颠倒,白天头顶上飞机大炮,美国每十五分钟对阵地进行一轮轰炸,他们就缩在猫耳洞里睡觉,到了晚上,他们便出去作战。

1955年,冯纪堂调到了福建省福州的105师503高射炮团,并在这一年入了党。1957年,为了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建设农业合作化,他积极报名,响应号召,离开部队回到了武功县。

冯纪堂退役回来后,先后当过武功县第十届人民代表、西坡大队第一任支部书记、民兵营长,冯老先生是个热心肠的人,谁家有困难,他都非去不可,从来不为自己儿女谋私,自己看病家里有困难也从不给民政部门添麻烦,生命到了最后还不忘自己是位党龄60年的老战士,没有向国家要求什么,如果当年他不自告奋勇回家务农,他应该享受的是离退休干部的待遇,可他不为此后悔半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从战争年代过来的老一辈人,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无法用语言来述说的,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这代人的付出,我们一定要永远记住他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