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上交所:目前尚无科创板首批挂牌名单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重在改变激励机制

政策调焦:让基建投资更加健康稳歩发展

用长远眼光看待短期金融数据波动

同业资讯

着眼未来 公募多策略加强自营平台吸引力

招商局集团推荐熊剑涛出任招商证券总裁

汇安基金副总经理王俊波:战略主导苦练内功 培育公司持续成长动力

产品资讯

国际油价连阴12天 原油类QDII基金持续下跌

A股入摩进度超预期 MSCI概念基金再度站上风口

行业资讯

上交所:目前尚无科创板首批挂牌名单

2018年11月15日证券时报网

11月13日,上交所召开第四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并邀请会员监事列席。会议审议了《会员管理规则》修订、《财务预算调整方案》等提案,并就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听取了会员理事和监事的意见与建议。

为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上交所理事会事先表示不对会议内容预设任何观点,不就任何建议做正式表态。与会会员就科创板定位、上市企业门槛、交易制度设计、注册制如何试点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认为,科创板不能只看成一个板块,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新市场,要承担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任,要有新的监管逻辑、独立的市场定位和制度。科创板要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和科技发展战略,开板初期应“求质不求量”,会员应做好上市资源储备,成熟一家申报一家。要有一套措施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和权利,通过证券公司资本约束等新制度让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希望尽快明确规则,稳定市场预期。

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表示,各位会员理事和监事是整个行业选出的代表,感谢大家积极出谋划策,希望大家根据各自专长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提供良方。上交所将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与建议,抓紧方案的制定和推出,稳妥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工作,待方案制定完毕后将履行报批程序,并公开征求意见。

昨日,上交所在回应科创板“首批挂牌企业名单”传闻时表示,设立科创板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上交所正加速推进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的方案与制度设计,目前并无所谓的“首批挂牌企业名单”。同时,希望以投行为主要力量的市场各方充分挖掘、培育符合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科创板未来上市的储备资源,为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重在改变激励机制

2018年11月15日证券时报网

中小微企业是保持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是引领中国经济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第一动力”。当前,融资难依然是中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烦恼,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相关部委已经出台了系列措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政策暖风频吹环境里,需要将政策有效落地,让中小微企业真正受惠,最终建立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长效机制。当前我国外部冲击和内部经济转型叠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出现了新情况。一是经营压力可能给融资带来负面影响。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其中相当部分企业属于国家中小微企业认定范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9月我国规模以上集体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股份制企业增长6.3%。而金融机构融资门槛相对固化,不会随行就市,一般不会对融资条件进行有针对性调整。二是经济转型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具备扩大再生产特征。经济转型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当部分企业因不适应市场需求转变面临着市场退出风险,在此过程融资需求,并不服务于真正意义上的扩大再生产,多属于勉力支撑,可归为僵尸企业类型。三是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大多缺乏传统融资需要的抵质押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要切入依靠技术创新的内生增长轨道。但也要看到,大多数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没有银行认可的土地、房产等质押物,外部担保和信用增级渠道也不畅。四是不确定性导致中小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不振。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异常复杂,贸易摩擦、美元加息、全球资本市场波动等,增加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降低了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微观主体加大投资的积极性。这些新情况的出现,已经充分表明,要实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还要从激励入手,建立长效机制。

应该看到,政策到企业的传导链条,要高度依赖于金融机构经理人的积极性。职业经理人有足够动力加强调查评估,发现真实有效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有足够动力监测贷后资金流向与企业经营状况;有足够动力积极主动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这些动力积累与获得,不能完全依靠于指令,而要能够调动内在积极性。目前看,金融机构普遍重视中小微企业,但在激发客户经理内在积极性上还存在很大空间。首先,要有效平衡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和风险防控。既不能出现为了给中小企业融资不讲基本条件和基本原则,也不能出现为了防控风险把融资门槛抬高到企业无法接受的地步。金融机构确实有必要研究制定中小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第二,要将尽职免责要求真正有效落地。尽职免责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有效落地却存在较大空间。往往过于复杂的程序和文件要求,大多属于形式要件,既不能发挥尽职免责的真正作用,也相当程度挫伤了客户经理积极性。第三,要明显提高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激励。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工作量考核、风险评估等等应有明显差异。在金融机构内部,最为有效的激励无非涉及晋升和绩效等两个手段。如果金融机构干部成长大量来自中小微企业条线,如果激励足以调动中小微企业融资部门的积极性,那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长效机制不难建立。第四,要细化激励来改变中小微企业传统抵质押融资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核心是要基于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前景预期进行针对性地支持,不可次次要求企业提供抵质押物。金融机构在平衡风险和效益情况下,激励要向信用方式倾斜,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客户经理主动发现优质中小微企业。

当前既要重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要改变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核心和关键问题依然还是借贷双方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难题。当然通过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一定程度缓解信息不对称,但在长效机制建设上,还要紧紧依靠基层金融机构客户经理贴近一线的优势,做好调查和分析,为企业制定符合实际的融资方案,支持企业创新和升级。因此,从激励机制入手,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很可能会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的重要途径。

政策调焦:让基建投资更加健康稳歩发展

2018年11月15日证券时报网

经过国家发改委以及地方政府最近一段时期火速审批、快速上马一批重大新型项目,10月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终于停止了下滑。据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7%,增速比1-9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与去年同期15.85%的增长速度相比,今年1-10月3.5%的增速依然显得非常不好看。

基建投资不仅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压舱石”,更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统计资料显示,前10月5.7%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GDP增速回落至6.5%,跌破了持续近三年的6.7%-6.9%区间,并创下了近10年新低。在外围出口环境压力可能继续增大以及未来经济下行风险依旧存在的前提下,今年的剩余时间以及即将到来的新一年保持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稳定增长的任务就显得格外突出。

物理形态投资的减速背后是货币供给形态的收缩。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716亿元,且不及前一月的1/3,其中除了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腰斩以及广义货币(M2)持平6月创下历史最低增速外,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内的表外融资也是全线收缩,同时企业债券净融资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不约而同地减速断档。这样的结果对于嗷嗷待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说显然算不上是什么好消息。

当然,在总体增速下滑以及不少地方出现不应有空挡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基建投资的许多健康性亮点。首先是区域投资分布的优化,与前10月北京和天津两地基建投资同比大幅下降完全不同,中西部省份基建投资增速则高出了全国基建投资增速3.1个百分点,其中像云南、贵州、河南等省份基建投资均出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少数中西部省份的基建增速甚至超过了30%。另外,前10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超过3万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7100多亿元,同比增长10.1%,同时中西部地区开工并累计完成铁路基建投资2400多亿元,占全国铁路基建投资的69%。看得出,无论是在地区性“补短板”还是行业性“补短板”方面,基建投资发挥了比较充分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前10月民间投资实现了8.8%的增速,高出全部投资增速3.1个百分点,表明民营企业成为了稳投资的一个重要支撑力。

由财政资金、银行贷款、政府债、企业债和民间投资等组成的资金供给方阵无疑是基建投资得以扎实推进的根本,但须面对的现实是,“去杠杆”还会选择新的力度继续推进,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财政政策还要提防增加地方政府隐形债务,且在经济下行通道中,银行势必会进行顺周期管理,自觉收缩信贷扩张,所有这些都决定依靠增量资金推动基建投资的可能性空间上非常狭窄,相反,最大程度地调配与激发存量资金将是一种不二的选择。对此,有必要明确以下需要调整的四个政策维度:

首先是中央财政赤字的比率调整问题。中央财政有必要将2.6%的赤字率提高至3%左右,在加大财政政策对稳投资与稳增长支持力度的同时,实现“平衡型财政”向“功能性财政”的转变。

其次是地方政府债券的结构调整问题。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基建投融资的最主要来源,不过,由于发行规模存在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券作用于基建投资的量能也将受到抑制。对此,可以通过压缩一般债券规模而相应增大专项债券规模来放大对基建投资的作用力。

再次是城投债的增量调整问题。城投债融资是地方基建投资的重要补充,而且城投债的投资方向也与“补短板”轨道基本契合,但在“去杠杆”的政策导向下,最近三年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却逐步收紧。服务于稳健推进基建投资的需要,城投债发行今后可以适度踩大“油门”。

最后是PPP的参与主体调整问题。在所有推动与加强基建投资的基本方式中,PPP应当是最优化选择,之所以如此,除了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参与其中外,还能够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政府PPP基金应积极探索与民营资本合作的模式和路径,对民营企业参与的PPP项目要给予倾斜,不能只投大不投小、只投国有企业参与的不投民营企业参与的PPP项目。此外,要扩大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比例,畅通民营资本的退出渠道,彻底消除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后顾之忧。

用长远眼光看待短期金融数据波动

2018年11月15日证券时报网

央行近日公布的10月金融和社融数据让市场为之一惊,尽管10月历来是信贷“小月”,但新增贷款、新增社融和M2等关键指标的下滑幅度依旧超出市场预期,当前融资环境的疲软也反映出银行风险偏好仍然较低、信用扩张意愿不强,也就是舆论热议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不过,从目前政策落地的情况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虽然冠之以“货币政策”,但症结并不主要在货币政策,而是由诸多非货币政策因素叠加导致的共振。

实际上,央行今年以来实施的4次降准、多次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等虽然向市场释放了不少流动性,但并未造成“大水漫灌”,而是主要弥补基础货币投放缺口,所投放的流动性与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准备金、现金投放、财政库款上升等流动性抽离总量大体相当。只有6~7月的资金投放规模保持在高位,这与下半年以来宽信用政策开始发力,决策层强调纾解民企融资压力有关。

央行向市场投放的基础货币也得到了市场的一定回应:新增贷款增速自6月开始就出现反弹,而债券利率在年初就开始见顶回落,尤其是高等级债券的利率水平下降得更快。因此,央行在近日公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央行投放的资金并未淤积在商业银行,而是基本全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不过,外界所困惑的是,既然“央行投放的资金已基本全部传导到实体经济”,为何社会融资增速依旧会加速下滑,不少企业的融资需求依然难以“解渴”?问题实则出在了金融机构端。从现代货币创造理论看,央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外在货币金融体系,银行体系内部则通过信用扩张派生存款也能创造货币。当前,M2增速再度跌至历史低点、新增社融创27个月以来新低,主要问题在于银行体系内部的信用扩张动力趋弱。

银行信用为何扩张不足?原因则来自多方面。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处于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降低风险偏好,不敢“轻举妄动”,这是市场的普遍选择;其次,从中观行业层面看,强监管政策下,银行压缩表外融资是刚性的,非标转回表内只是针对部分表外资产,银行对大部分表外资产的处理方式都是等待资产自然到期后不再续作,有的甚至是要求债务人提前偿还,造成了表外融资规模的持续塌陷;第三,从微观主体看,不少银行还受制于存款增速放缓、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承压、担心监管问责等多种原因。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一致性降低了银行信用扩张的动力。

监管部门也意识到了上述问题,对策已在陆续出台,如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放松非标回表对资本金考核的要求、全面重检授信政策并将不利于企业融资的“落伍”条款进行修订或废止等,近期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是在发挥多个政府部门“几家抬”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但政策从落地到见效会有一定时滞,银行信用扩张动力的恢复并非一朝一夕,后续几个月的金融和社融数据有望逐渐回暖。

此外,市场对于新增信贷和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观念也需要发生转变,过去支撑信贷和社融高速增长的主要依靠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这些代表着中国经济的传统旧动能,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基建和房地产等旧动能发展放缓、新动能尚在培育期的情况下,社融增速放缓属正常现象,这也是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要以长远眼光看待短期金融数据的波动。

同业资讯

着眼未来 公募多策略加强自营平台吸引力

2018年11月15日证券时报网

虽然今年下半年基金销售遇冷,新基金在银行、券商、第三方销售平台的募集规模缺乏亮眼的表现,但多家公募也在弱市中暗下内功,通过大幅费率优惠、增加粉丝互动、提升申赎效率、打造持有体验等多策略推广自己的直销渠道,以抢占资金的新入口。

公募加强直销渠道推广

11月13日,富国基金发布公告称,富国基金将对旗下部分开放式基金在直销渠道进行基金转换申购补差费用优惠活动,自11月14日起,投资者对富国基金旗下指定开放式基金,在直销渠道办理已开通转换业务的所有基金转换转出业务时(仅限前端、场外收费模式),基金转换申购补差费用享受0.1 折优惠,费率优惠的适用范围包含了富国基金旗下所有货币基金、所有已开通转换业务的基金C类份额以及其他已在直销渠道开通转换业务且申购费率为0的基金。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电商部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她所在的公司也将加大对旗下APP自营平台的推广力度:一是很多品牌活动、产品最大优惠举措都将依托公司理财APP展开;二是将在APP上加大推广基金细分领域的财经资讯内容供应,希望提升产品的转化率;三是将邀请行业大V入驻APP,加强与粉丝互动,做好投资者教育。

事实上,不少大型公募通过加大自营平台的费率优惠或服务体验,增强直销平台的吸引力。

今年三季度末,天弘基金曾发布公告称,从9月28日15:00至11月30日15:00,投资者通过天弘爱理财APP“弘钱包”账户,办理可通过天弘爱理财APP认购、申购的所有开放式基金以及“智投宝”指定基金组合产品,不收取认购或申购费,原认购或申购费为固定费用的则不享受优惠。

今年三季度,广发基金在公司成立15周年之际也上线了广发基金APP4.0版本,推出“闪电达”服务,1万元以内的小额货币基金快速赎回将1秒到账,大额资金普通赎回“T+0.5”到账,大大提升了赎回到账服务。

自营平台着眼未来

虽然多家公募大力推广直销渠道的客户体验和平台效率,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规模和用户数量增长皆不尽如人意。

北京一家“老十家”公募营销策划部总监告诉记者,除了部分公募借助第三方平台流量优势迅速做大了规模,多数公募的直销渠道营销效果不佳,他所在公募直销平台规模占比不足总规模的5%。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人士透露,该公司自营平台的客户数量总计有60万人,规模保有量大约15亿元,在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占比不足1%。他说:“基金行业发展20年来,从传统的基金发行和营销以银行为主,到各家公司部署网络设施开展网上直销,再到场景化、个性化的基金销售模式,虽然自营平台的基金销售规模增长可观,但与传统平台相比,仍不在一个数量级。”

虽然规模效应并不明显,但自营平台的各项成本和投入却不菲。北京一家大型公募互联网金融部总监表示,传统的营销渠道的成本主要是管理费分成、营销激励、佣金等,而直销渠道的成本主要在系统搭建、人员投入和广告宣传等,系统的升级改造短期内大大抬升了公募的运营成本。不过,从发展趋势看,伴随年轻一代客户交易在线化趋势,未来基金营销的主流渠道很可能会逐步向互联网渠道迁移,公募必须占领未来资金的新入口。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副总也慨叹,公募基金发展20年来,一直缺乏自身的销售渠道,传统的银行、券商仍然是销售渠道的主流。虽然2013年以后第三方为代表的互联网渠道带来了销售量的快速增长,但在弱市中销量也不明显。

“发展直销渠道、掌握客户信息、直接服务零售客户是公募基金最梦寐以求的事情。虽然公募的直销渠道规模并不大,但许多公司都在坚持做,希望以更优惠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来提升客户体验。”他说,公募直销平台也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如小公司产品线不完整,多数公司只卖自家产品,无法满足客户一站式资产配置的需求,虽然部分公司推出了基金组合、投顾服务,但客户最需要的是在各类型基金中寻找全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招商局集团推荐熊剑涛出任招商证券总裁

2018年11月15日证券时报网

在14日下午举行的相关大会上,招商局集团正式推荐熊剑涛出任招商证券总裁。11月1日至7日,招商局集团已完成了提拔使用熊剑涛的公示,他的最终任职尚需招商证券董事会批准和证监会批准。

在逾百位精英竞选中,招商证券副总裁熊剑涛最终胜出并未出乎各界意料。从电脑部经理到公司副总裁,在招商证券服务23年之后,他的行业地位、专业能力、协调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等资质最终得到招商局的认可。

不过,在前有龙头盘踞,后有黑马猛追的证券业,熊剑涛如何配合董事长霍达,将招商证券带到更高的位置,行业一方面充满期待,同时也认为任重而道远。

逾百位精英报名

8月29日,招商局公众号突然发布“公开招聘招商证券总裁”的消息。

“这次报名的超过百位,主要包括监管圈和金融圈精英。”一位了解竞聘过程的人士透露。

在100多位报名的参选精英中,不仅包括了身经百战的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总裁、副总裁等高管,也不乏在监管系统历练多年的官员,还吸引到掌管千亿资金的基金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以及浸淫研究业务多年的券商研究所所长。

最终,只有十余位过了简历筛选这一关,进入第一轮面试。也就是说,简历这关就筛掉了90%。只有个位数的人选进入了第二轮,也是最后一轮面试。

招商证券总裁的竞选何以如此火爆?业界认为,招商局旗下金融机构、全国排名前十的券商、年薪超过500万的职位、8项过硬应聘条件,以及坐落深圳这座极具活力的城市,这些都吸引着各方眼球。

熊剑涛何以胜出?

在众多竞聘者中,熊剑涛不是职位最高的,也不是来自监管系统,他为什么能胜出?

熟知本次招聘的相关人士称,由于应聘者高手云集,熊剑涛的胜出绝非易事,不到最后一刻都很难猜到结果。招商局也是考虑再三,反复考量,才最终选择了熊剑涛,体现了招商局集团对此次招聘的谨慎。

熊剑涛于1992年6月取得华中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4月至1995年6月担任招商银行信息中心副经理,1995年6月至2005年12月先后担任招商证券电脑部经理、电脑中心总经理、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技术总监;2005年至今担任招商证券副总裁,目前还担任招商证券执行董事和首席运营官、招商期货董事长、招商证券资管董事长和招证国际董事。

也就是说,熊剑涛在招商局金融系统已工作25年,其中在招商证券工作了23年。他先后分管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十余项业务,对未分管业务也较为熟悉。

“熊总在我们招商证券属于德高望重的领导,对公司各项业务都较为精通,和其他高管关系都不错,对他任职总裁后公司的发展,大家都很期待。”一位招商证券中层人员表示。

任重而道远

熊剑涛任职后将身负各方期望,但追赶之路任重道远。

面对行业龙头中信证券、沪上双雄国泰君安证券和海通证券、后起之秀华泰证券,以及以机制灵活见长的广发证券的竞争,再加上自身拥有行业最严的风控合规系统之一,招商证券要想在行业排位上再进一步,可谓任重道远。

具体而言,招商证券优势和劣势都较为明显。这几年,招商证券业务结构非常均衡,多数业务排名第七或者第八,为进入头部券商打下坚实基础。但该公司始终未形成全产业链统一对外服务系统,对客户的黏性不够;稳健有余、进取不足的企业文化,长期制约着该公司更进一步,鲜有业务进入行业前五。

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7年证券行业业绩排名,招商证券融资融券利息收入行业第七、证券经纪业务收入、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投行业务收入、股票质押利息收入行业排名均为第八,证券投资收入和境外子公司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行业排名均为第十。

“类似这些因素,招商局上下都清楚,但是过于保守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如果不施加强有力的措施,很难改变,是时候加强内部协同和更为进取了。”上述招商证券中层人员表示。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各行各业的头部效应愈发明显,证券业的业务和资源也持续向头部的大型投行集中,这就使得招商证券排位再进一步的形势愈发紧迫。

“兄弟单位——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已超四大行,招商局自然希望招商证券也能出类拔萃,但招商证券整体排名始终徘徊在行业第六左右,各项业务排名鲜有进入前五者。”招商证券某高管表示,在招商局系统内,熊剑涛同样要面对对比的压力。

汇安基金副总经理王俊波:战略主导苦练内功 培育公司持续成长动力

2018年11月15日证券时报网

“一家好公司需要有正确的战略、良好的管理模式、优秀的执行团队和企业文化,汇安基金通过苦练内功逐渐培养了持续成长动力,并为中长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谈及公司成长的动力,汇安基金副总经理王俊波作出以上表述。

作为国内首家全自然人公募基金公司,汇安基金成立仅2年半,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公募管理规模达94亿元,在次新公募公司中崭露头角。

机构零售业务均衡发展

近期,汇安基金发行汇安裕阳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基金, 3664个认购户数合计认购2.14亿元。对于次新公募,这样的募集成绩实属不易。而在不久之前,由于机构客户占比偏高,汇安基金的发展模式一度备受媒体质疑。

王俊波表示,机构业务和零售业务,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特定的规律。汇安基金在成立伊始就制定了“机构零售业务均衡发展”的战略,但作为一家新基金公司,零售业务需要有业绩、品牌和时间的沉淀。目前汇安基金在公司成立年限、管理规模、历史业绩、投研团队的体系化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从2017年下半年起陆续进入了各大银行渠道的“白名单”。

在当前基金发行的寒冬,如何布局零售业务也成为汇安基金直接面临的挑战。谈及当前零售业务的战略,王俊波称,汇安基金更强调的是“业绩+服务”的理念,通过开展讲座、路演和投资者教育活动,用多种方式把零售客户和渠道的信任与理性投资的理念培养起来,已经展现良好的结果。

战略主导、机会主导的产品战略

从证监会公示的新基金申报情况看,目前汇安基金在量化、短债、指数基金、货币FOF等方面积极申报产品。

谈及产品战略,王俊波表示,汇安基金在产品的布局战略是机会主导,战略主导,产品的设计原理要符合公司的大战略,机会主导则是看市场变化给投资者带来的赚钱机会。

从产品设计理念看,王俊波透露,一是公司提前半年就做产品布局,现在很多产品是今年年初就安排好了,在产品发布节奏上要有前瞻性和长远考虑;二是注意产品的风格,在策略上拉开区别;三是强调布局市场的产品精品化,做基金的“精品店”。

“我们产品的核心理念是为投资者赚钱,”王俊波称,“一方面,前瞻性评判市场后,我们要设计出能做出业绩的产品;另一方面,产品战略围绕核心投研能力来布局,这也要求我们具备穿越周期的投资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发行规模。”

王俊波说,以汇安裕阳三年定开混合基金为例,公司希望在当前的市场布局权益类产品,发行中长期的产品,让基金经理执行价值投资理念,让基金投资者做长期投资,让权益类产品发挥在资产配置中本该有的价值,最终用业绩来告诉投资者,要从短期博弈转向追求企业盈利和成长,以追求更稳定的投资回报。

汇安富时中国A50ETF也是汇安基金推出的另一个前瞻性的产品。王俊波说:“虽然中美贸易摩擦还在继续,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步。随着未来外资机构陆续进入中国,MSCI、富时50等国际认可的指数产品将迎来资金配置的旺盛需求期。”

产品资讯

国际油价连阴12天 原油类QDII基金持续下跌

2018年11月15日证券时报网

国际油价连跌12日,持续刷新历史最长连跌纪录。受此影响,国内原油类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场内交易价大幅下挫,部分基金上市交易价格相较于此前高点跌逾40%。原油类QDII基金业绩也受到拖累,7只产品10月以来平均净值跌幅超过14%。

国际油价创纪录12连跌

受美国制裁伊朗力度不及预期、OPEC与俄罗斯转变联合减产策略、特朗普抨击减产进一步打击市场情绪等一系列因素扰动,自10月29日起国际油价开启震荡下行模式,甚至已陷入技术性熊市。

截至美东时间周二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收跌7.1%,创下2015年崩盘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也是WTI原油期货连续12个交易日走低,并创历史上最长连续下跌纪录。相较于10月初76.9美元/桶的近期高位,国际油价1个多月来跌幅达27.68%。

此外,1月交割的北海布伦特原油下跌6.1%,报65.84美元/桶,创今年3月以来新低并进入熊市区域,并回吐此前年内所有涨幅。

原油类QDII场内交易价大跌

受国际油价近期持续调整影响,高溢价的原油类QDII基金价格大跌。

Wind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7只原油QDII场内交易相较于10月高点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具体来看,借道原油ETF和原油基金跟踪油价的4只原油主题QDII价格跌幅均超过30%。10月10日,嘉实原油价格场内交易价创下2.207元的近期高点。截至昨日收盘,该基金报1.170元,短短25个交易日内交易价累计下滑46.99%,此外,易方达原油、南方原油、诺安油气自10月高点以来跌幅分别为42.08%、36%、30.72%。

还有3只以原油相关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指数型原油类QDII也出现调整,与10月价格高位相比,华宝油气、广发石油、华安标普全球石油跌幅均超过14%。

针对近期原油主题QDII场内跌幅较深的情况,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一位研究人员表示,基金场内价格并不能反映基金的真实价值,与实际偏离较大。10月以前原油期货涨势傲人,二级市场中针对该类基金的投机操作比较疯狂。由于成交不活跃,少量资金便可撬动场内价格形成溢价。原油价格走跌后,市场溢价预期消失,原油QDII场内交易价便大跌甚至跌停。

从基金净值看,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跌的背景下,原油商品基金近期业绩垫底,大幅跑输QDII平均业绩。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10月8日以来,国内原油主题QDII基金平均净值跌幅达14.18%,远超同期QDII基金3.07%的平均跌幅。净值排行榜显示,业绩排名最后的产品均为原油主题QDII。其中,华宝油气区间单位净值下跌17.55%,嘉实原油、易方达原油、南方原油、广发石油跌幅均在15%以上,诺安油气、华安标普全球石油净值分别回撤11.17%、9.13%。

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之前,原油类QDII基金曾是今年以来的赢家。截至三季度末,QDII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在排名前10的QDII基金中,前五名均为投资于原油基金的产品。

9月份,受主要产油国无意增产、美国对伊朗制裁压力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继续高歌猛进,QDII基金于当月一枝独秀,业绩榜前九名均被国际原油及大宗商品主题基金占据。

A股入摩进度超预期 MSCI概念基金再度站上风口

2018年11月15日证券时报网

近日,明晟公司(MSCI)正在就把A股在其指数中的权重由5%提升至20%一事进行磋商。之前明晟预计5%的纳入因子会带来22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流入,若纳入因子提高到20%,将吸引逾800亿美元资金流入。A股入摩进度和增量资金规模远远超出市场预期,MSCI相关概念基金再度站上风口。

根据基金三季报统计,截至三季末,全市场MSCI概念基金规模已达154.5亿元,规模最大的仍是35.6亿元的招商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基金。业内人士分析,指数基金通常“以大为美”,这只直接受益于入摩的概念基金有望成为投资者首选标的。

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招商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基金经理白海峰分析,9月份明晟公司发布的权重提升提案报告显示,之所以计划提升A股权重,是因为A股纳入之后,投资机构参与情况“异乎寻常”地好。据此推断,5%的纳入因子所带来的资金流入应远大于之前预计的220亿美元。明晟预计纳入因子提高到20%后,将吸引逾800亿美元资金流入,且5%纳入因子所带来的增量资金中,主动资金占80%至85%。自A股纳入MSCI以来,外资流入量、主动资金占比及MSCI纳入权重的提升速度均远超市场预期,说明境外机构投资者对A股的看法远比国内投资者乐观。

白海峰指出,A股市场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长期投资价值已现,社保、保险等长线资金已经在积极行动,叠加A股入富及一旦MSCI纳入因子提高所带来的增量资金,A股市场有望走出长期的市场底。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