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蓝天任重道远

这两天受扩散条件不利的影响,北京又出现了重污染天气。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8年修订)》规定,北京启动今冬首个重污染黄色预警,黄色预警措施于2018年11月13日8时启动实施。

预警要求相关单位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控制,停止室外建筑工地喷涂粉刷、护坡喷浆、建筑拆除、切割、土石方等施工作业;对重点道路每日增加1次及以上清扫保洁作业;对纳入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期间制造业企业停产限产名单的企业实施停产限产措施;加大施工扬尘、道路遗撒、露天焚烧和露天烧烤以及无照售煤等违法行为的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重型柴油车的执法监管。据此,人们不禁会问:下这么大的力气治理空气污染,重污染情况为什么还时有发生哪?

北京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兴于90年代末。近五年,更是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最大、措施最丰富、战线最广泛、成效最显著的时期。到2017年底,北京市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了58微克/立方米。说来北京防治大气污染已有40来年的历史了,大气污染防治其实是一场持久战,久久为功,才能换来蓝天常驻。

2013年1月1日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始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式监测并实时发布PM2.5。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北京市同步启动《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PM2.5年均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北京的“清空计划”明确了八大污染减排工程、六大实施保障措施和三大全民参与行动,对政府、企业、公众都提出了具体措施和目标。在五年间,北京将按机动车、工业、燃煤、扬尘等污染源,划分出了84条量化任务和目标。

同在一片蓝天下,北京市的大气污染治理,不能独善其身。2013年9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正式成立。五年来,七省区市共享空气质量、污染排放等数据;北京同保定、廊坊,天津同唐山、沧州结对治污;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执法联动;区域重污染统一预警分级应急联动……

2012年,北京市全年煤炭消费总量还高达2270万吨,到2017年,北京市燃煤总量已减至490万吨;老旧机动车累计淘汰216.7万辆;1.1万家上账“散乱污”企业分类清理整治;5年固定源立案处罚1.62万起,处罚金额5.9亿元……5年间实现了部分西方国家一二十年才能达到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果,为整个世界所瞩目。

蓝天保卫这场持久战还远远没有结束。有关报告显示,如果仅依靠加强末端控制政策,中国在2030年仍有三成左右的城市无法完成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对PM2.5的要求,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地将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无法达标。只有在优化能源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并配合强化末端控制的情况下,全国74个城市才能在2030年实现年均PM2.5浓度降低到35μg/m3的目标。

过去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的工程减排治理成效明显,而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市民正常生活的“刚性”污染比重越来越高,在治污策略上就不能光靠工程减排,要转向管理减排,突出精治、法治和共治,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方能大见成效。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所言:“通过不断的大气治理,戴口罩会从现在的时有发生变成偶尔发生,或者成为大家基本没有印象的行为,最终把它完全消除掉。”这,是所有北京人共同的期待,更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

文/安有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