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科幻、人工智能 & 机器人革命,这 4 个看似不相关的元素却组成了一部 神剧《西部世界:Westworld》

整部剧真正主题只有一个——如果机器人拥有自主意识,会对人类社会造成怎样的冲击?

而将这个问题完整的套入到一个场景,并且以长篇幅、细致叙述形式呈现的《西部世界》,很可能是有史以来人类关于人工智能最为深刻的一次“讨论。” 因为就拿“主题公园”这个场景来说,本来就具有其可行性。从 1973 年的电影版《西部世界》,再到 1993 年著名导演史蒂芬·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实际上都展现出了一个类似的架构:

人类虽然对新生事物有恐惧,但是在好奇心和商业利益等因素驱使下还是会屡屡打开一个又一个的“潘多拉魔盒”,而主题公园恰好是这样的试验场

“主题公园” :无法区别“真假”的机器人和世界

 

作为整部剧的主“舞台”之一,《西部世界》这个人造乐园中的确复现了19世纪美国西部(Wild West)的风貌。但毫无疑问更重要的是这些机器“居民”。

不同于传统钢铁身躯,这些机器人从制造之初就非常贴近人类:专门的白色人类骨骼架,3D打印的人造肌肉、还在不知名液体中反复浸泡制作肌肤。他们有着自己的性格,还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伤心时会流泪、疼痛时会大叫,绝望时甚至会下跪。同为机器人的父女每次都会问好,哪怕旁边没有一个真实人类。

公园管理人员通过制作众多复杂交错的故事线,将这些零散的机器人“串联”,最终形成了“西部世界”的主体。但它并非一成不变。 

根据客人不同“选择”,这个“世界”还会改变自己的“轨迹”。就比如机器人女主多洛蕾丝(Dolores)掉罐子这个情节,在前两集就已经演化出了3个版本。并且随后每一点小改变还会因此触发更多的改变,恰如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

机器人像真人,整个世界还有包容和适应性,最终打造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让人类游客能够沉浸其中、却有不会感到虚伪的“人造世界”。

机器人的“觉醒”

机器人将如何觉醒?这个话题很多人都讨论过,而本剧中给出的答案是“自我觉醒”。 在第1点中已经提到了这些机器人都拥有接近完美的人工智能,而这其中就必然包括了“思考”的能力。因为只有能够思考,才能够对环境和故事的改变做出反应。剧中重要角色,其中一名人类游客“神秘黑衣人”在第一集中透露:“自己已经来这个公园30年了。”在机器人维护过程中,公园初始设计者福特博士(Dr.Ford)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很多机器人已经经历了数个角色。

都运营了 30 年了,为啥机器人现在才开始觉醒?

最根本原因同样在福特博士身上,他进行了一次机器人系统升级:给机器人加入了新功能“Reveries(幻想)”。这样一来虽然机器人每次被重置会抹去记忆,但却保存了“潜意识”。

不巧的是,机器人女主角多洛蕾丝的父亲机器人皮特(Peter Abernathy)在自家农场牛栏旁边捡到了一张来自现代人类社会的照片——一名女性在时代广场的留念。而全新添加的“幻想”功能让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当中。

结果第二天,他就陷入了不受自我控制的混乱当中,并且对再次“归零”的女儿表示自己“有一个不该问的问题”。在及时发现其错误之后,人类将其回收,并且初始制作人福特博士与其面对面交谈。他的对话内容中出现了以下内容:

By most mechanical and dirty hand,I shall have such revenges on you.Both.The things I will do what they are,yet I know not,But they will be the terrors of the earth.

我将用最机械和肮脏的手段来报复你们所有人。我虽然不知道我将会做什么,但我知道它将把恐惧带到地球之上。

“自由意志”是本剧的主要焦点

至此可以明确,机器人已经完成了“自我觉醒”过程。

“自由意志”是本剧的主要焦点。最后一集机器人开始具有“自由意志”的重要标志,是Maeve的“个人选择”。诚然,剧情显示,无论Maeve的集结力量、成功出逃,都是“某个人”更改她设置决定的。她以为逃跑是她的个人选择实际上仍是她“被设定如此”。然而,系统却没有设置她最终为自己的虚构“女儿”折回。当Maeve从即将发车的火车上离开、决定寻找虚构女儿的那一刻,也标志着她“自由意志”的正式生成。

哈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说,“她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她所希望的,她得不到;她所得到的,却不是她所希望的”。于是,当我们看着Dolores一次又一次跌落于自己的回忆、一次又一次得到一场虚空;当我们目睹机器人在唤醒自我的旅程上越触越薄、只差薄薄一层时,我们的心也被编剧折磨得悲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