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演义,似乎刘备带着七十多万人马伐吴,在夷陵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而刘备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听赵云和诸葛亮的劝谏,以至于被火烧连营,还搭上了老将黄忠的性命。但是翻遍史料,也没找到诸葛亮反对刘备伐吴的记载,倒是裴松之注《三国志》的时候,在《关张马黄赵传》中引用《云别传》,确切记载了赵云极力劝谏:“''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三国志》中《先主传》和《诸葛亮传》,无论是正传还是注引,都只字未提诸葛亮反对伐吴。
那么诸葛亮对刘备伐吴是赞成还是反对呢?我们先来看看“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是怎么说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是当有可乘之机的时候,荆州和益州两个拳头一起打出去,一定会打得曹操满地找牙,刘备也就能够一统三国“兴复汉室”了。但是孙权袭取荆州,对刘备来说,关羽被杀是折断了自己一条臂膀;而对诸葛亮来说,是丢了一只能打出去的拳头。荆州一丢,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战略”,就已经破产了一半。所以我们可以想见:在收复荆州这件事上,诸葛亮和刘备的心情同样迫切。
我们再来看看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是否得到了刘备的授意和诸葛亮的支持。其实别的都不用看,只要看一看刘备给关羽的任命就知道了:“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也就是说,关羽并不是荆州牧,而是以襄阳太守的身份权且并且是全权代理荆州地区军政一把手。也就是说,如果关羽不打下襄阳,那么他就是一点没有地盘的空头太守——襄阳还在曹操手里呢。荆州一开始是以诸葛亮和关羽共管(亮与关羽镇荆州),而且两个人都是杂号将军,关羽那个“荡寇将军”似乎比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还高上一点点。诸葛亮被刘备一句话调往益州去帮着自己打刘璋,事实上也告诉了关羽:荆州一把手是随时都可以换的,你还是襄阳太守,要想名副其实,那得你自己去打下来。
而且史料记载,关羽也并不敢欺负糜芳,这个刘备的大舅子或小舅子,是给关羽管后勤的,同时可能还肩负着监督作用——糜芳的哥哥糜竺正被刘备“待之以上宾之礼,赏赐优宠,无与为比。”作为刘备的姻亲兼嫡系,糜芳也曾经抛弃彭城相(也算是一镇诸侯,十八路联军讨董卓的时候,其中一路就是济北相鲍信)职务而追随刘备,并且与哥哥带着“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而糜芳当时是有实权有地盘的南郡太守,关羽的一举一动,他是一定要派人飞马报知刘备的,所以抛开关羽对刘备的忠诚不说,就是按照常理,也不可能擅作主张倾荆州之力去发动襄樊战役。
所以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关羽攻打襄樊,是刘备和诸葛亮早就交代给关羽的战略任务,至于何时发动,关羽可以视情况决定。而关羽襄樊战役失败,芝麻没捡到,西瓜也丢了,刘备和诸葛亮自然有被人抽了一记响亮耳光的感觉。恼羞成怒之下,这“鱼水关系”的君臣二人拼了老命死磕孙权,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虽然刘备无愧一代枭雄,诸葛亮目光远大,但他们毕竟是人不是神,“算无遗策”的完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而诸葛亮要是反对刘备伐吴,等于在被孙权打脸之后自己又扇了自己一记耳光,他也怕刘备反问一声:不伐吴夺回荆州,你的“隆中对”岂不是一番空话?
诸葛亮不反对刘备伐吴,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当时刘备已经称帝,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这就像刘备成立了一个集团公司并自任董事长,诸葛亮当了总经理。董事长提出的战略发展规划,总经理只能去执行,而不能公开反对——两个一把手顶起牛来,这个企业就该破产了。所以作为丞相的诸葛亮,只能为皇帝刘备的决策查缺补漏,而不能釜底抽薪。
按照正史的记载分析,诸葛亮只是认为刘备伐吴有点仓促。在诸葛亮看来,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是消灭的对象,所谓的联姻、结盟都是权宜之计。但是消灭曹操和孙权,是要选择一个有利时机的,刘备刚称帝就出征,似乎有些准备不足:马超、魏延暂时都脱不开身,赵云又曾经公开反对,恐怕到时候出工不出力,黄忠已经病逝了,所以刘备伐吴夺回荆州之前,要先在集团内部统一思想,调集得力干将。
那么诸葛亮到底赞不赞成刘备伐吴呢?现在是该揭开谜底的时候了。其实《三国志 ·庞统法正传》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其中记载的诸葛亮的一句话道破玄机:“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这句话很好理解:法正法孝直是可以表示反对的,而法正的话比诸葛亮好使(亮知先主雅爱信正)。
很多人引用史料中这句话都说诸葛亮当时处于“想劝阻但又知道劝阻不了”的尴尬境地,但是却忘了诸葛亮的话后面还有半句九个字:“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九个字才是诸葛亮真实想法,也是真正的玄机所在:刘备伐吴并不是战略决策失误,只是他缺少一个优秀的前敌参谋长,如果法正还在,并且让他给刘备出谋划策,那么夷陵之战就一定能打赢!也就是说,诸葛亮其实本心是不反对刘备伐吴的,而且认为刘备也是有机会打赢的,他只是惋惜刘备没有个好参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