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成“糖友”

孙子发病年龄仅24岁

据现代金报报道,今年86岁的赵老先生,是一位有着23年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现在每天要口服3种降糖药,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也没有明显的心脑肾并发症,但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与赵老先生退休后才罹患糖尿病不同,儿子赵先生在44岁时就出现了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赵先生对自己患糖尿病态度超然,“我有糖尿病家族史,自己又交友广泛、胡吃海喝,比父亲早20年得糖尿病很正常。”

如今,赵先生虽然明显减少了应酬次数,但不良的生活方式仍在延续,血糖控制远不如赵老先生到位,因此降糖药物用量超过老爷子。

而孙子小赵的发病年龄竟然是24岁!发现糖尿病时体重为96公斤,随机血糖高达31.2mmol/L,还伴有尿酮体阳性,不得不一开始先接受胰岛素治疗。

赵先生说起自己的儿子,感同身受又很无奈:“孩子平时不听劝,从小就整天打游戏、不运动,只喜欢喝可乐,不得糖尿病才怪!”

在内分泌医生的门诊里,像老赵这样祖孙三代都患上糖尿病的家庭并不少见。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家庭与糖尿病”

为什么今年特别强调糖尿病和家庭的关系吗?

因为糖尿病就是一种典型性的“家庭病”,不仅因为糖尿病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性,更是因为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发病影响巨大,家庭成员间的生活方式高度相近,糖尿病家族聚集性自然常见。

你知道吗?

同一家庭中,这些病

有47%的几率“传染”

许多疾病明明不是传染病,但同一个家庭中的成员之间,却常常一个接一个地发病,这是什么道理?

英国的一个研究机构,搜集了超过50万个家庭的医疗史后发现:

如果亲人中有一人患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肥胖、胃炎、大肠癌、肺癌这8种疾病,那么,他的亲人有50%的几率患同样的疾病。

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家族聚集性”疾病,简称为家庭病。

研究人员发现,造成“家庭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

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如果家庭中有一个人,特别是长辈的生活习惯不行,那么,这种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到家庭成员中的其他人。

如丈夫抽烟,那么全家人都要受到“二手烟”的危害,而且这种习惯还会引起小孩的模仿,家中烟民队伍会扩大。那么,肺癌也会就会成为这个家庭的“家庭病”。

同时,爱吃甜食、熬夜、爱吃肉、不爱运动等不健康的行为,都会“传染”给家庭成员。

2

不良情绪的影响

不仅行为习惯会“传染”,不良情绪也会“传染”。很多人在外受了气,回到家中依然情绪低落,甚至对家人发火,这种不良情绪会导致家庭中整体情绪低落,大家都不开心。

同时,有的父母本身就是性格阴郁的人,孩子也会养成这样的性格。

3

落后健康观念的影响

如果长辈健康意识差,有病总是硬挺,小病总是拖,不相信疫苗等预防措施,热衷于吃保健品,相信偏方等等,这些落后的健康观念会影响到亲人,特别是下一代,导致家庭健康观念趋同,容易造成相同的疾病。

4

地域习俗的影响

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是一方水土也会养同样的病。研究发现,地方病不仅跟水土相关,也跟行为习俗相关。

如湖南人喜欢嚼槟榔、吃腊肉,所以湖南的胃病发生率比较高;东北人喜欢吃肉,所以高血脂的发病率非常高,等等。

你知道吗?

全球1/4糖尿病患者在中国

过半中国成年人面临糖尿病威胁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是吃得太好的缘故,是经济富裕的结果。这是一种错觉!

其实,全球现有的4.25亿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糖尿病分布在中低收入国家身上。其中,中国成年糖尿病患者数量超过了1亿,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10年里增长得特别快,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占总人口的50.1%。

你知道吗?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这些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

●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生育过巨大儿;

● 年龄超过40岁;

● 肥胖者;

● 糖耐量异常者;

●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或痛风;

● 低出生体重儿

你知道吗?

糖尿病患者获得家庭支持

有多重要?

一个人得了糖尿病,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家庭,甚至朋友圈。

从你得了糖尿病那一刻开始,你的日常饮食、你的服药时间、你的运动计划……整个生活都会受此影响而改变。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这一切都很难实现。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时刻牵动着整个家庭的心,而在糖尿病的预防、管理和照顾等方面,家庭又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所以,今年“家庭与糖尿病”这个主题,就是要告诉全社会,家庭成员支持和帮助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家庭如何帮助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仅靠医护人员在医院短期护理并不能实现血糖长期控制达标,绝大多数时间需要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在面对糖尿病时,应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战略上藐视,不惧疾病

家庭成员的理解、关心、支持,有利于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自信心,促进患者积极配合科学治疗与管理;

战术上重视,克服疾病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含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营养治疗 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 血糖监测

家庭成员应与患者共同学习,全面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了解患者日常饮食、运动和口服药物及胰岛素应用注意事项,承担起参与患者血糖自我管理的责任。

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在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习惯、血糖监测、科学用药、心理支持及低血糖救助等方面积极配合专业医务人员。

祝每位“糖友”都能在家庭支持下

拥有幸福的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