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林,男,汉族,1976年11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劳动力就业促进会会长、甘谷县腾达实业公司董事长、甘谷县腾达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

从不满17岁外出打工,艰难谋生,到返乡创业组织劳务输转,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10多年间他培训输转务工人员10多万人次,被称为“劳务红娘”;尤其在近几年,他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全力投身脱贫攻坚,不断探索创新脱贫新路子,带领数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名至实归的“扶贫先锋”。

在甘谷,说起张维林,所有的人都要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创业创新的才能,称赞他反哺乡亲的厚道,称赞他立志扶贫的为民情怀。20多年来,他从一名贫困山村未成年的打工仔,成长为全省劳务产业的掌门人和优秀的青年农民企业家,每年向省内外大型企业输转农民劳务工上万人,拥有培训学校、服装加工、电子装配、出租车、驾考中心、国外劳务等多个产业,获得国家和省市县数十次荣誉表彰和奖励。

年少打工心怀脱贫愿回乡创业终圆致富梦

25年前,还不满17岁的张维林,在初中毕业后,迫于生计,走出贫穷山村,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那是张维林第一次出远门,没有一技之长,没有高学历,只能靠苦力谋生。

“当我背着行李离开村子的时候,母亲失声痛哭。火车已经开动,父亲却在车窗口跟着火车奔跑,那时候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张维林说。这一幕,令他永记不忘。更让他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自己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要远离父母外出打工?

在距离家乡一千多公里外的苏州,他跟着同乡四处奔波,花费了近半个月才找到一份搬水泥的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搬水泥,一晚上搬400袋,天亮的时候手脚全部麻了,什么时候倒在墙角睡着自己都不知道。”差不多十年的摸爬滚打,张维林干过搬运、搞过销售。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连续2个月都睡在苏州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以开水馒头充饥。艰苦的日子让他学会拼搏,在无数次碰壁之后变得更加坚强。

2001年,张维林通过多年的拼搏终于在苏州一家知名企业站稳了脚跟,担任车间主任。买了房子,把老婆孩子接到身边,终于实现了摆脱贫困的愿望。

但是,一次偶遇的老乡被中介公司骗了的事件,让他对自己的人生做了重新规划,那一次,他毅然放弃了十年奋斗换来的安逸生活,回到甘谷老家拉起了劳务输转这面大旗,走上了劳务输转之路。

在所有的创业项目中,劳务输转是最难的,也是最简单的。简单之处,就是只要把家乡的闲散青年组织起来,介绍他们到苏州工厂务工就行了。可难就难在“信任”二字,人心难测,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要取得父老乡亲们的信任,要取得用人单位的信任,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尽管如此,他还是每天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苦口婆心为大家讲解。用自己的事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消除他们的顾虑。有一年冬天,他骑着摩托摔倒在雪地差点出了大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终于,张维林用实践和真心逐渐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也得到了苏州诸多用工企业的认可。万事开头难,他创业的第一步,就这样起步了。

十年后,2013年的正月十六日,当许多人还沉浸在春节的鞭炮声中时,63辆大巴组成的庞大车队,承载着父老的期望,从甘谷出发,通过天水、宝鸡、西安、郑州、南京,浩浩荡荡奔赴苏州。

那一次,加上火车客运,张维林一次性输转农民劳务人员4300多人,成为甘肃劳务输转历史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那一年,标志着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用十年艰辛的承载回乡创业梦想终成现实。

致富不忘反哺情念念只为众乡亲

老乡被骗事件在引发他内心深处强烈共鸣的同时,也激发了他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从他自身的苦难经历,他联想到有多少离家奔波的人们因为找不到放心可靠的工作而苦苦挣扎、辗转徘徊,甚至伤心流泪、绝望叹息。 为了让贫困山村的老乡们打工路上不再坎坷,也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致富的梦想,他选择了回乡创业做劳务。

从决定回乡创业的那一刻起,如何让家乡的老百姓通过体面的劳动获得满意的收入,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是张维林一直扛在肩上的重任和努力奋斗的目标。

十多年来,劳务人员的维权和安全,是他最牵挂最操心的事。为了维护劳务人员的权益,张维林曾在大雨中站了4个小时,终于感动了欠薪老板;务工人员生病或受伤后,他总能花最大的代价及时救治并亲自第一时间赶去帮助处理;为了寻找失踪的劳务人员,他发动了甘谷两百多务工人员在常熟的大街小巷寻找,终于在小河边找到了要寻短见的失踪者,并安全送回家,像这样的事情不下几十件……

在劳务输转过程中,他总是绞尽脑汁帮助务工人员增加收入。“单纯的体力劳动既苦又累,没有一技之长,挣不了大钱。”他发现,虽然乡亲们走出了大山,也实实在在挣到了钱,但那是辛辛苦苦的血汗钱。缺乏一技之长,没有技术的农民工只能当小工、出苦力。

他认为只有把“苦力型”转变成“技术型”,通过创办职业培训学校,对乡亲们开展职业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打造出甘谷乃至甘肃的劳务品牌,才能使劳务输转做大做强。

于是,经过多方的奔走筹钱,他贷款40多万元租了500多平米的场地,创办了甘谷腾达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从此,这个职业培训学校就成为甘谷及周边地区青年人,走向外面世界的助推器。

扶贫路上急先锋脱贫创新立头功

扛起劳务输转大旗的时候,张维林就意识到:“劳务输转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他未能从事这项事业而自豪,因此他始终自觉地将自己的工作与扶贫紧密结合,成为扶贫路上的“急先锋”。

尤其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更是以脱贫攻坚为己任,带领甘谷腾达在劳务和就业领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准扶贫新模式和新路子,为全县脱贫攻坚战立下了头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传播和推广经验。

2014年10月,张维林牵头成立了天水劳务产业协会,并担任会长。协会涉及甘肃东部3个市的12个县区,辐射带动人口500多万人。成立了秦州、清水、张家川、成县等14个县级分会,每年输送务工人员18000余人。

2017年4月张维林当选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新一届会长,至此,甘肃80多个市县的劳务输转这项产业,在张维林的带领下抱团取暖,形成紧密的“劳务同盟”,这盘棋在张维林劳务输转的“创新模式”下开始活了起来。

十年间,张维林累计输转甘谷、清水、武山、成县等14个县区的农民劳务人员10万多人次,为贫困家庭挣回人民币20多亿元,直接使10万贫困家庭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有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已经在东部发达地区结婚买房,成为城市居民。14个县区直接脱贫的村达230多个,脱贫人数超过50多万人,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达200多万人。

在不断的思考、探索、完善过程中,张维林走出了“招工、培训、输转、维权、引资”“五位一体”的全省劳务输转新路子和“订单式输转、学徒制培训、市场化运作、一条龙服务”的劳务输转新模式。被省上通过《甘肃信息·决策参考》向全省转发推广,

2016年以来,张维林以腾达独特的培训模式——“带薪培训”。开展电子装配工、缝纫、种植、养殖、驾驶等多项专业技术的免费培训6000多人次。其中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带薪培训”3600名人次,发放培训工资400多万元。

用3年时间,他带领团队打造出全国独一无二的“400就业云平台”,通过建立大型数据库,瞄准务工人员信息精准、企业用工精准、输转就业精准“三个精准”,实现信息、资金、知识、技能、观念、气质“六个提升”,为省内数十万务工人员和全国数千个用工企业提供了精准对接的信息平台,也为务工者寻求维权保障提供了最大化的便利,真正用精准劳务托起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

“有了这个平台后,学员到企业就业后,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都可以通过400云平台进行维权投诉。”张维林说,校方接到投诉后,将学员反映的情况第一时间向企业驻厂教师进行反馈,并督促尽快解决问题,让学员可以足不出户进行举报、申诉、维权,实现了矛盾调解信息化、法律维权“零距离”。

2018年,他又率先在全省创办了“扶贫车间”,在县内外投资1000多万元建了二十多个劳动就业密集型的服装加工车间,把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机会直接带到了贫困户家门口,为3000多名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保障。在他的引领带动下,“扶贫车间”在全省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发展,为全省的脱贫攻坚再立新功,

当然,他创建“扶贫车间”的目的不仅仅在当下的脱贫攻坚,还有更长远的打算,那就是为甘肃提早培育储备一批服装等产业的蓝领技工,为甘肃在今后的发展积蓄力量。

“我的梦想就是在甘肃省建立一所蓝领培训基地,为中国制造培养一批批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型劳务人员。这样,咱们甘肃的‘蓝领’才有可能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张维林说。

功高德厚美名扬誉满陇原称典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粒”。所有的付出必有回报。

怀着感恩之心,每年春节,很多劳务人员都会带着野菜、韭莱、鸡蛋、清油来张维林家中拜年。“我看到这些真的特别激动,这就是劳务输转带来的变化与对比,成就感油然而生。”张维林感慨,是父老乡亲的真诚感动了他,自己即便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在甘谷所有的村庄,都有张维林劳务输转和免费培训的脱贫致富受益者;在很多偏远山区的学校,张维林为孩子们捐赠的新衣和文具;在敬老院、福利院,张维林经常去看望和慰问;还有许多得到张维林资助和扶持的贫困大学生……,所有这些,都体现着一名有着高尚情操和道德的优秀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与回馈,也都为张维林博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与赞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数十年来,张维林作为一名党员扎根在家乡,凭借责任与担当,为精准扶贫而谋,为精准脱贫而战。荣誉也紧紧跟随着他,先后获得第十届“全国创业之星”、第六届“甘肃省创业带头人”、“江苏省优秀务工人员”、“甘肃省金牌劳务经纪人”、“天水市劳动模范”、第六届“奉献天水十大人物”、“工行杯”感动甘肃?2017十大陇人骄子等荣誉称号。尤其是2017年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奖”,是对他参与脱贫攻坚成就的最高肯定。承载荣誉,砥砺前行。在张维林看来,这既是对他辛勤汗水的肯定,也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回首过去,张维林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阐述了“为什么我的双眼总是包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的深情厚谊,通过他的智慧与汗水,浇灌出一片又一片“点点滴滴都是爱,春风化雨皆是情”的希望田野。

张维林先后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创业之星”、第六届“甘肃省创业带头人”、甘肃省金牌劳务经纪人、天水市劳动模范、第六届“奉献天水十大人物”“工行杯”感动甘肃·2017’陇人骄子,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