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中国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旅游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让贫困地区的好风景变成贫困群众的好风景,这是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不懈追求。十八大以来,中国旅游集团认真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积极承担在贵州黎平,云南香格里拉、德钦、西盟、孟连两省五县的定点扶贫工作,其中香格里拉、德钦属于“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地区。集团发挥公司优势,以旅游扶贫破解“美丽贫困”,扎实在定点帮扶地区开展特色景区项目支撑、扶贫产业同步发展、旅游营销先行三大旅游扶贫战略,着力推动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切实将旅游扶贫打造成贫困群众能增收、可脱贫的富民产业。

1

抓“好风景”——让旅游扶贫有“内力”

“男生侗族大歌原生地”黄岗村地处黎平县双江乡东南部,山青水秀,文化古朴,风情浓郁,保存和延续着上千年侗族群众的传统生产生活习俗。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长期以来,黄岗村的美景“藏在深山无人识”,而美景的价值也无人知。于是,虽然守着好风景,但村民的光景变得“有光无景”。

中国旅游集团贵州黎平黄岗侗族”美丽乡村“项目所在地

中国旅游集团定点帮扶黎平县以来,集团领导与帮扶干部经过认真调研,并与地方政府充分谈论、协商后,与中国扶贫基金会、黎平县政府共同打造黄岗村“美丽乡村”整村旅游村改造项目,发力旅游主业扶贫,让这个古侗寨焕发生机。

中国旅游集团在开发黄岗时意识到,必须保存黄岗原生态、活态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不走大众化、商业化旅游,要面向追求文化差异高端游客。于是,立足黄岗现有资源禀赋,集团经过大量考察和调研,请专业机构做出具体规划,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

经过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周期约3年,中国旅游集团配套资金预计为人民币1000万元,将旅游扶贫作为一项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工程来做。如今,黄岗村更美了,游客多起来了,贫困群众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黄岗村的“蝶变”只是中国旅游集团唤醒贫困地区沉睡资源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最大的旅游央企,集团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具有先天优势。据统计,中国旅游集团拥有国旅总社、中旅总社两大旅行社品牌,在海内外已布局2285家分社,国内分社网点已覆盖全国各省市。而集团定点扶贫地区大多集中在云南、贵州两个旅游资源大省。集团结合地方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成为扶贫地区的支柱产业,从而实现贫困地区群众和地方财政双脱贫。

中国旅游集团派驻西盟县挂职干部深有感触,“我到西盟之前对这里有过很多遐想,我以为西盟作为贫困地区应该是生产力极为落后的穷乡僻壤,但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感觉西盟就像一个旅游景区,生态环境非常好,自然资源禀赋也很丰富。”

针对被帮扶地区旅游业发展起步晚、旅游开发仍处于低水平,旅游“有说头、有听头,没看头、没玩头”,景区小弱散留不住人的实际,在实际帮扶工作中,中国旅游集团为西盟县旅游发展送去了新眼光、新视觉。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集团充分发挥旅游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长短结合,多措并举,结合集团景区、酒店扩张业务,做好制度性安排,解决旅游文化产业的问题;支持西盟职业学校办班,开办酒店服务班、景区管理班、导游服务班,学生毕业后可回到西盟服务,也可到集团景区服务,解决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职业教育的问题;推动西盟旅游文化产业上台阶、出亮点,让外界体会西盟少数民族特色,展示民族文化旅游的魅力。

反观西盟县,通过中国旅游集团的帮扶和自身努力,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逐年提升。2017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58.67万人次,同比增长101%,实现总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139%,旅游文化产业有力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中国旅游集团的帮扶,云南省普洱市副市长、西盟县县委书记杨宇认为最大的成效之一还包括旅游产业对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贫困群众以前过着农耕生活,交往范围小,交往对象以亲属、邻里为主,现在通过发展旅游扶贫,每天一开门就要面对来自天南海北、国内国外的游客。贫困群众愈来愈渴望文化知识,更加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环保意识也显著增强。”杨宇说。

2

抓“好产业”——让旅游扶贫有“活力”

游客,意味着市场,游客多了,市场也就大了。但要想充分利用好这个市场,光有好风景远远不够,除了让游客玩好外,还要让游客吃得好、买得好,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旅游市场这块大蛋糕。因此,贫困地区要想把握机遇、抓住市场,需要一系列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配套的产业产品。

贵州省黎平县的茶有品质但缺名气,有历史但缺市场,有发展但缺规模。面对来来往往的游客,黎平的茶却始终没能装进他们的旅行箱。这些问题,也早已被中国旅游集团帮扶干部注意,为此,集团制定出“旅游+特色产业”帮扶计划,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能够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的旅游扶贫产品。

贵州黎平茶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2015-2017年,中国旅游集团分别捐资108万元、110万元与黎平当地企业合作建立茶叶等种植基地,以建设优质茶园为切入点,通过帮扶优秀企业树立标杆,调动当地农户种植茶叶积极性,助力黎平茶产业在旅游市场“分一杯羹”,让这片叶子真正富一方百姓。

截至目前,中国旅游集团茶叶项目基地每年名优茶增加鲜叶2.3万斤,带动相关农户增收32.6万元;大综茶鲜叶增加12万斤,加工吞吐量增加702斤干茶。覆盖就业乡、村从2016年12个村扩展到2017年14个村,就业人员由2350人次扩大到3120人次。项目基地出产的白茶和雀舌茶产品已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的有机产品认证,其中白茶类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品128项认证(国内相关标准仅80项),符合欧盟有机食品标准。如今的黎平茶成了游客的必购商品,而在集团茶叶项目基地里,游客络绎不绝。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也是中国旅游集团定点帮扶的重点工作之一。2017年7月,经集团党委会审定,《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规划》正式发布。《规划》从旅游、产业等五大方面详细阐述了“十三五”期间中国旅游集团脱贫攻坚的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细化措施,为系统性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策略支撑。

中国旅游集团主要领导和帮扶干部经过深入被帮扶地区考察调研发现,部分地区有产业但苦于却资金,产业不成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低;有些地区产业没有与贫困群众链接到一起,一些扶贫产业徒有其名;有些地区产品卖不出去,极大损害了贫困群众的利益。比如在普洱调研时,集团发现该地区的农特产品非常丰富,除了众所周知的普洱茶外,咖啡、甘蔗等经济作物,品质也十分优良。特别是孟连县的咖啡已经成为当地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县咖啡种植面积10.5万亩。特别是孟连县的小粒咖啡品质高、口感好,多次在国内咖啡生豆比赛中荣获大奖。但由于孟连县咖啡产业缺发展资金,没有自主品牌,销售仍以初级制品(咖啡原豆)为主,贫困群众从中获益效果不太理想。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旅游集团领导和帮扶干部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苦干不蛮干”:

组建产业基金,解决“资金”的问题。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集团积极参与组建“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工作,拓宽扶贫工作资金渠道,探索产业化、市场化扶贫路径、承担企业责任。目前集团已出资人民币5000万元,加入基金第二期组建工作。

组建利益联结机制,解决“能力”的问题。集团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坚持精准帮扶,加大产业覆盖力度,坚持扶贫项目资金受益到户,持续做到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个以上产业覆盖,探索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

组建电商平台,解决“市场”的问题。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战略合作,发力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建设,通过挖掘两省五县(市)特色农业产品资源,集结集团7大业务板块力量,开展“1帮1公益中旅心”电商平台上线结对帮扶工程,全面加强集团各板块参与到集团脱贫攻坚战役中来,善用电子商务销售渠道优势,扩大集团公益力量、传播集团公益好声音。

3

抓“好营销”——让旅游扶贫有“动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行旅游。为了迎合巨大的旅游需求,抓住地方发展机遇, 各地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绞尽脑汁,举办了各式各样的营销推广方式,如举办油菜花节、梨花节等。然而,去参加过的人都知道,这类旅游节都很单调,去拍几张照片,晒个朋友圈,便走了。如果需要门票,去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

旅游景区、项目、资源的随意推广营销,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往往效果甚微,甚至入不敷出。如何把贫困地区的好景区、好项目让社会接受、让市场认可、让游客喜爱,这也是中国旅游集团的“拿手好戏”。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普洱茶”的故乡,茶马古道的源头。但中国旅游集团更看重普洱的好风景: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享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誉,普洱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如何把普洱茶的名气热度“嫁接”到普洱的旅游上来,中国旅游集团下了一些功夫:

2017年底,中国旅游集团下属中旅总社、国旅总社赴云南西盟、孟连两县调研旅游资源线路并协助普洱市政府在北京成功举办普洱旅游目的地专场推介会,针对普洱旅游资源禀赋设计推出“天赐普洱、世界茶源”主题旅游线路在两社全球2285家分社同步上线销售,助推普洱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

中国旅游集团领导调研发现,普洱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极具魅力,全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而如此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却并没有被当地认识到其宝贵的文化、经济价值,长期隐秘在普洱的深山中。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剧照

推介神秘多彩的普洱民族文化,中国旅游集团从“一首歌”开始。2017年,集团投入资金230万元作为西盟县《阿佤人民唱新歌》歌舞史诗节目出品单位,并协助节目的编排与宣传推广工作。此节目成为云南省向十九大献礼节目,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也成为提升西盟知名度、美誉度,推动西盟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优质机会,为集团探索文化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旅游扶贫项目的营销,也一直深受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重视。2018年2月27日,在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推进重点工作中要举办专场营销,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传播平台,大力宣传贫困地区优质旅游资源。积极组织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企业参与大型旅游展会、赴全国主要旅游客源地开展专场营销活动,集中推介特色旅游产品等。

今年,来黎平县的游客突然多了香港同胞的面孔。原来,中国旅游集团脱贫攻坚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属香港中旅社就黎平旅游产业帮扶先行先试策划了一条“多彩贵州•精彩黎平”的主题线路,通过在香港的主流报纸媒体上刊登广告,第一时间将黎平的旅游线路介绍到香港,尝试市场反应。同时,利用集团慈善基金会资源,借助香港优质的跨文化传播平台,向海外市场推介特色民族旅游文化。

如今,脱贫攻坚越往后,剩下的全是“硬骨头”,其中深度贫困地区“三州三区”是这场攻坚战的“坚中之坚”。作为中央企业、旅游业的龙头,中国旅游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决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主动对接深度贫困地区雷波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集团根据两县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决定实施“五个一”旅游扶贫工程,即为两县编制一组旅游规划,培养一支旅游管理队伍,培育一条特色旅游线路,打造一个4A级景区,推广和开发一批旅游特色产品。集团将通过短、中、长期旅游扶贫计划,坚持“输血”和“造血”结合,在当地留下智力资源、景区资源,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5月16日,中国旅游集团在深圳主办的“大小凉山·千年彝风”彝族文化风情周启动仪式吸引了近60家来自香港、珠三角的企业代表。仪式上,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代表与雷波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代表当场签订旅游扶贫协议。同时,包含“大小凉山·千年彝风” ”彝族风情特色演出、旅游特色商品及图文展、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系列活动,将走出大小凉山,给全国众多地方送去一场彝族文化的盛宴。

“我们将继续发挥集团旅游文化主业优势,精耕细作,突出特色,不断推进对贫困县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内涵的整合,打造一批能推动贫困县旅游上台阶、有特色的亮点项目,凸显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在助推贫困县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作用,助力实现旅游文化产业成为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地位。” 让贫困地区进入了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有着更高的追求!

编辑:张琼文

EN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