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所高校因对校园开放作出限制措施引发各界关注。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院校均对校外人士入校设限。近期,南京大学一度发布公告,对该校鼓楼老校区试运行行人门禁管理,再次引发各界讨论。校园开放,当真已成为中国大学的负担吗?(11月14日半月谈)

对于知名院校限制校外人士进入,社会上呈现两种观点,一种是理解并支持,另一种是质疑并反对。然而,不管公众对增设门禁怎么看,相关高校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似乎不受社会“杂音”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增设门禁的名校呈现增长之势。

名校增设门禁显然是无奈之举。因为名校不仅成了周围群众遛弯、跳广场舞的场所,而且成了外地家长、学生的旅游景点。如果对校外人士不加以限制,名校会变成熙熙攘攘的场所,教学质量和科研秩序都难以保证,所以可以理解名校增设门禁。

不过由于西方很多大学都是开放式校园,校外人员可以自由出入,所以,有人比较后就会质疑国内名校增设门禁的做法。再加上国内知名院校都是公立高校,在土地、资金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支持,有人就认为增设门禁限制进入不符合“公”之含义。

坦率地讲,名校不应该随意增设门禁,因为名校已经享受了“名”带来的各种利益,比如,名校吸引了优秀的师资和优秀的生源;再比如,名校享受了比其他高校更多的政策红利和市场红利;又比如,名校继承了先辈们的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等。

既然名校享受了这么多利益,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开放校园让更多人分享名校身上的价值。如果随意增设门禁限制校外人士进入,名校给人的感觉似乎从公立高校突然变成了“私校”,毫无疑问,名校不是名校管理者随意管理的“私产”。

众所周知,美国高校发生过很多起枪击案件,按说美国高校最应该增设门禁限制校外人士进入,以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然而,美国多数高校仍为开放式校园,宁肯增设大学警察局、紧急报警亭,不断完善安保系统,也要保持开放姿态,这值得思考。

当然,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也不可能照搬美国的做法。笔者以为,国内名校既要兼顾开放又要兼顾限制,最好是在开放与限制之间实现平衡与民主。之所以要兼顾开放,因为名校既然享“名”之利就应该承受开放之重,但同时要兼顾国情适当限制。

就国内一些名校做法来说,有点开放不足、限制过头。比如根据某名校规定,限定校园参观开放时间为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期间,这就给校外人士造成不便。再如,南京大学增设门禁后造成一定拥堵,如今“偃旗息鼓”也是过度限制的结果。

国内名校校园开放的“度”如何把握,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名校为校外人士考虑越多,服务管理越科学,开放的“度”会越高。反之,名校对自身利益考虑越多,不愿意为校外人士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来服务,开放的“度”也就会越低。

也就是说,名校的大门其实是可以开得更大的,但由于管理过于简单化——主要从门禁环节做文章,所以,名校校园开放程度与国家扩大开放呈背离之势。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 ◎

我的微信公号:《浴室传奇》(weiyuchuanqi)——关注浴室文化与洗澡健康的微信公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