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每天都收到这样的文章呢?

  只需点标题下“今日教育传媒 ”关注即可!

  “减负”、素质教育、快乐教育,正在给家庭加压。在学校给孩子“减负”了,可是在付出上,却是把原本学校之前就承担的东西,转嫁到了家长身上。“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坏的制度。”

  中国的教育和国外有巨大差距,但是,与很多人多年来一直鼓吹的相反,这种差距并不出在初级和中级教育,而是出在大学教育

  由于经费的短缺和我国在科研领域的长期落后,我们一直无法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因而也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大学生。

  而中国的基础教育,则一直是在全世界独领风骚的。

  然而一个惊醒了数千万家庭的真相:减负,让寒门雪上加霜……减负,让寒门更受伤……

  孩子成功是从汗水和泪水中走出来的,别人羡慕我的孩子每年都拿奖,而我的孩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

  人这一生,如果不生为富二代,如何才能改变命运呢?

  古人给出了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回答:读书。

  苏秦刺骨,身配六国相印,成一代纵横大家;匡衡,凿壁借光,官至宰相;车胤囊萤,孙康映雪,成就一代名臣……

  寒门的弟子在这个社会占大多数,要想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生存,必须要更努力,否则只能被迫的谋生,拿不到自己对生活的主动权。只要用考试制度来衡量,只能努力。因为读书是唯一一条让寒门弟子选择什么样人生的机会的快捷通道。

  曾经,应试教育因为“填鸭”的模式被骂得体无完肤,但它无疑是穷人最大的福利。减负只能是有利于富裕家庭,间接剥夺了寒门孩子的希望

  01

  几年前,带老婆孩子去巴厘岛旅游,带队的是一个华裔导游,汉语非常流利, 大家相谈甚欢。谈着谈着,话题落到了孩子教育方面,我问起了当地的小学教育情况。

  导游带着对政府的极度不满告诉我:我们这儿公立小学的孩子每天就两小时课,一拔上午来一拔下午来。

  儿子听完后顿时羡慕不已:爸爸,看人家印尼的孩子多幸福啊。

  导游说:傻孩子你懂啥啊。穷人的孩子每天就上两小时课,然后就没人管了。 有钱人孩子要么上私立小学要么请家庭教师,每天从早学到晩。结果是有钱人 的孩子长大了还是有钱,没钱人的孩子长大了只能给有钱人孩子打工。

  然后她气愤的说:有钱人的ZF才不会给穷人翻身的机会。

  02

  后来去美国等访问的时候,我特意了解了一下美国的教育体制,发现情况和印尼惊人的相似。

  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没有学区房,很多人认为美国孩子没有作业。实则不然。

  美国朋友告诉我:美国中小学教育经费,有很大比例直接来源于房产税。房产税是按房屋价值缴纳,所以高档社区的房产税比穷人社区高很多倍。相应的, 高档社区小学的经费和师资水平要比穷人社区高很多倍,双方的教学条件简直是天壤之别。

  美国的有钱人孩子,上的是优质公立小学或学费高昂的私立小学,学生学业负担相当重。不仅有各种作业,课后还会参加各种辅导班,很多有钱人还会给孩子请家庭教师。

  而那些贫困社区小学经费聘请足够教师都困难,ZF会给你留作业?谁天天盯着你学习?那里的孩子天天都被放羊。

  这位美国朋友最后总结说:美国看似自由,实则阶层固化极其严重,而这种阶层固化的根源就是教育资源的固化。

  

  

  03

  之前有一部特别火的电影,叫做《无问西东》。

  这部电影无意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在很多人追捧的民国时期,进入名校的都是富家子弟。而在新中国,贫困的孤儿却能有机会进入顶级学府。

  为什么?

  因为新中国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尽可能的给了穷人的孩子以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当然,这种公平,永远是相对的。无论在任何时期,有权和有钱都注定意味着更好的教育条件。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穷人孩子和有钱有权人的孩子教育上的差异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们读书的时候,班里有农村的穷孩子,有城镇户口的家庭优越的孩子,也有乡镇领导的孩子和企业家的孩子。

  那时候,每天早上有展读,晩上有自刁,老师辛辛苦苦的从早晨盯到深夜,督促着我们学刁。

  那时候,无论贫富责贱,所有的孩子在老师眼中都是平等的,只有那些用聪明和勤奋证明自己足够优秀的孩子,才会得到老师的格外关照和宠爱。

  那时候,那些足够聪明的寒门子弟凭借自己艰辛的努力和老师从早到晚的督促 教导,是能够傲视富贵子弟,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

  中国的教育和国外有巨大差距,但是,与很多人多年来一直鼓吹的相反,这种差距并不出在初级和中级教育,而是出在大学教育

  04

  多年来,很多人痛斥中国教育,称中国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使得中国常年得不了诺贝尔奖。

  这是彻头彻尾的P话!

  创造力来源于什么?只有对知识的扎实而充分的掌握,才能产生所谓的创造力。你以为一个文盲能创造出比文豪更优秀的作品?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诺贝尔奖平均获奖年龄是60岁左右。中国长期无法获得诺贝尔奖,不是现在在小学读书的孩子水平不行,而是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水平不行。

  而中国这个年龄段的人,恰恰是因为WG等原因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中国教育进入正轨,是70年代末80年初的事情。也就是说,中国真正从小学开始在现 在这个体制下完整接受了教育的人,现在才40岁出头。

  他们距离诺贝尔奖,还需要20年的积累。

  而现在没有能力去争夺诺贝尔奖的群体,恰恰是在WG中接受了全面的减负教育(停课闹gm)、快乐教育(白卷英雄)、素质教育(学工学农)的一群人。

  被无数人痛批的中国教育,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推动力。

  很多人提到中国前些年经济发展优势时,总爱说:大量廉价劳动力。

  说中国劳动力仅仅是廉价,那是侮辱中国的教育。中国劳动力不仅廉价,而且普遍受过教育,具有碾压世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劳动力的实力。

  在欧洲一个工程师才能看懂的电路图。深圳一个工厂初中毕业的工人做一下简单培训就能看懂。这样的国家,经济怎么可能不飞速发展?

  教育的巨大力量,在你拥有的时候你觉得理所当然,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珍 惜。

  你不珍惜,有人却在觊觎。

  05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一个良好的愿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然而,我们似乎低估了人性之恶。有些人富起来之后,想的不是如何带后富,而是如何堵住穷人的上升通道,如何固化中国的阶层。想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后代永远高高在上,让穷人的孩子世世代代为自己的孩子打工。

  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现有的教育资源分配模式,将现有的相对公平分配方式,改为以金钱进行分配的方式。这样,他们就可以凭借自己的金钱和权力优势,掠夺穷人的教育资源。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和资源,大力鼓吹和推动教育减负!

  按照以往的模式,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都被老师盯着从早上学到深 夜,大家拼的是智力和勤奋,金钱和权力的作用是有限的。

  OK,我们减负吧!

  我们的孩子不在学校上晚自习到深夜了。我们下午三点就让孩子放学。

  放学后,富豪的孩子,有一对一的优秀教师辅导。普通有钱人的孩子,可以去上小辅导班。中等家庭的孩子,可以去上大辅导班。上不起辅导班的,就由父母自己在家里辅导吧。

  如果父母没文化辅导不了,那就放羊吧。谁让你穷呢。

  公平分配的教育资源被打破,权贵凭借市场的力置为自己孩子购买了未来。

  有钱人家的孩子,有一对一的老师从早教到晩。

  十年后,二十年后,二人的差距会是什么样子?

  减负,我们在给谁减负?

  给学校减负了,下午三点孩子就回家了,学校轻松了。

  给老师减负了,不用从早到晚辛辛苦苦陪着孩子了,可以有空闲时间去给有钱 人孩子做辅导挣外快了。

  给有钱人的孩子滅负了!他们终于不用面对寒门子弟的强势挑战,而可以轻松 的碾压对方。

  对寒门子弟来说,减的是负吗?

  对他们来说,减负的意思就是:从此ZF要减少投入到你身上的教育资源,要剥夺你和有钱人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

  减负,一场寒门的灾难。

  声明

  转自作文大本营。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热门阅读

  1.“永别了,爸妈!”又一孩子因为这件事轻生,看完很多家长沉默了

  2.最残忍的事,莫过于10年后孩子对你说“爸爸妈妈,当初你们干嘛不逼我”

  3.新学期,1-6年级孩子习惯养成一览表(转给家长、学生)

  今日教育 主流教育媒体 深度影响教育生活

  商务合作/投稿荐文

  觉得文章不错

  关注公众号,精彩教育内容每天呈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