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农村的小伙姚慧峰,2005年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到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由于每天需要陪客户喝酒谈生意,让他心生厌倦,于是辞去表面光鲜的工作,回到老家开始钻研种田,经过多年发展,不但自己致富,而且还带动了乡亲。

姚慧峰是江西省宜丰县南垣村人,2010年他辞职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姚慧峰接触到了CSA(一种名为“社区支持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农业项目,并在广州一家CSA机构实习了一年。这种农业经营模式是消费者和农民直接对话,消费者预付一年的生产费用,农民将农产品送进消费者家门。

2011年姚慧峰刚好30岁,他返回家中决定大干一场。但并不仅顺利,村里人笑话他在外面混不下去了,父亲气得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母亲每天以泪洗面。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回到城里工作,但姚慧峰知道自己要跟什么,于是沉下心来潜心钻研。

虽然是农村的孩子,但姚慧峰都是在读书,对于犁田、育秧没有任何经验,他便开始向村民学习,一年的时间姚慧峰掌握了所有的农活。稻田里,他采用稻鸭共作的种植方式,每亩田里都会按照一定比例养一些鸭子,鸭子会吃掉田里的杂草。

生态水稻价格比普通水稻高四倍,主要靠淘宝等电商平台销售和会员订单,村民开始佩服姚慧峰,说大学生种田就是不一样。2012年有十家农户找到姚慧峰,和他一起种植生态水稻,在这基础上南垣村成了的生态水稻种植合作社。2016年,全村种植了1200亩生态水稻,面积占了全村的90%多。

刚返乡的时候,姚慧峰还是单身汉,但是很幸运碰到现在妻子,妻子也辞去了医生的工作,帮助姚慧峰打理电商。如今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姚慧峰感到很满足,返乡七年,他也觉得自己实现了当时回家的理想。

随着姚慧峰返乡故事被传开,每个月都有返乡意向的青年来交流学习。南垣村的水稻马上就要丰收,整个南垣村又要开始忙碌。

姚慧峰通过每年选种和改良土壤,他的老品种的水稻最高亩产超800斤,“如果每亩都是这个收成,按照生态水稻的价格,每亩至少可以让村民增收近千元。”这几年姚慧峰陆续收集了一百多种老品种,希望未来能够建一个种子博物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