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受版权质疑,专家:公共版权不应由某一平台或某些机构独享

视觉中国受版权质疑,专家:公共版权不应由某一平台或某些机构独享

随后,@共青团中央 官方微博发现国旗国徽版权也在视觉中国网站之中,引起舆论热议。

视觉中国受版权质疑,专家:公共版权不应由某一平台或某些机构独享

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度、南京苏宁、360清理大师不少蓝V大号在评论里跟帖表示自家的Logo也是同样的遭遇——

视觉中国受版权质疑,专家:公共版权不应由某一平台或某些机构独享

下午,@视觉中国影像 官方微博对黑洞“证件照”的版权进行了说明,称“照片属于Event Horizon Telescope组织,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该图片授权并非独家。”

视觉中国受版权质疑,专家:公共版权不应由某一平台或某些机构独享

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回应媒体表示:国旗国徽、商业Logo等照片很多都是供稿人上传上来的,已经进行了撤销版权声明。

如何成为视觉中国的供稿人?荔枝新闻记者检索视觉中国网站后发现,成为视觉中国签约供稿人只需在线填写真实个人信息(包含身份证和银行卡)、提供20张原创图片,就可以提交申请。申请提交后,一周内会给予回复。

视觉中国受版权质疑,专家:公共版权不应由某一平台或某些机构独享

有网友在教程下传授签约方法:创意类入库图片上传30张即可自动签约,收到签约直通卡。不过,教程对图片的审核并未做出说明。

视觉中国受版权质疑,专家:公共版权不应由某一平台或某些机构独享

视觉中国如何对供稿人上传图片真实性和版权进行审核?记者致电了视觉中国负责人,但对方以“正在开会,以官方回复为准”为由挂断电话。

11日晚,记者发现视觉中国网站已经无法打开。@视觉中国影像 官方微博发布道歉声明,称网友举报的视觉中国网站关于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系签约供稿人提供,视觉中国作为平台方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对此深表歉意,并做出下线处理。

视觉中国受版权质疑,专家:公共版权不应由某一平台或某些机构独享

国旗国徽、蓝V大号LOGO版权到底属于谁?商业机构是否存在图片垄断现象?图片版权被质疑“漫天要价”,版权费用标准该如何界定?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新传院教授,媒介法研究学者陈堂发,以下为采访实录。

问:视觉中国收纳各家公司logo是否合适?

答:如果能够有书面证据说明某公司logo版权委托视觉中国代理,那么此种行为是正当的。如果没有,那么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图片机构应该对自己的内容有一个梳理和审核机制:一类是公共版权;一类是存在争议的版权;一类是摄影者自有版权。

问:除了国旗国徽,还有哪些作品属于公共版权?

答:一般来说,进入公共视野及领域时间比较长,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共识——那么,这些东西如果找不到它的真正著作权人,都不应该由某一平台或者某些机构所独享。

问:如何看待网友评论一些商业图片机构存在图片版权垄断现象?

答:是否垄断要看是不是在市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需要判断有没有完全破坏市场有序的竞争。如果明显地感觉有破坏作用,那么垄断是不允许的,是《反垄断法》所反对的。但是,在一定情况下形成规模,它是一种合理的存在形式。

问:有网友指责视觉中国等图片网站对版权费漫天要价,版权费用的标定额是如何确定的?是否存在“漫天要价”现象?

答:目前法律只针对文字作品有侵权赔偿的标准说明——80/千字的下限。2014年,国家版权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规定:原创作品基本稿酬每千字不低于80元。在现行法律中,尚没有明文规定上限。

2018年,字节跳动公司因未经授权转载现代快报4篇文章,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成为迄今为止网络违法转载传统媒体原创新闻稿件判赔金额最高的案例。

但是针对图片作品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漫天要价”只是一个形容词,没有一定的标准。根据有些杂志封面使用图片的付酬标准,每幅300~500元,是可以接受的范围。摄影师付出了劳动,他确实应该获得相应报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