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在青岛市崂山区举办的创新企业家专委会2018年年会上,来自国内外的近百位创委会专家与相关专家学者以“人才+产业+资本”为主题,围绕四大平行论坛,就智慧产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微电子等产业进行交流与探讨,探索在产业层面的协同创新、集聚发展等课题,促进人才和企业的面对面互动,推动人才、产业和资本的现场对接。

  青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边祥慧在大会上致辞: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岛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这里已经拥有中科系、高校系、央企系、国际系的高端研发机构和清华、北大等30多所知名高校,拥有国家海洋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的创新平台,又相继建成了国际院士港、院士智谷、千山大厦等一大批创新创业载体,实施了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我们更加期待岛城英才中最具有活力、动力和创新力、创造力的千山系能够在青岛,在千山竞秀中绽放出创新创业的万紫千红。我们正以自己的真诚与渴望,期待着一场人才荟萃的盛宴,再一次真诚的邀请各位英才留下来,与青岛共享、共创、共赢。

  崂山区委书记江敦涛说: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在产业、动力在资本、核心在人才,根本在于这三大要素的深度对接和融合互动。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人才+产业+资本”,这也正是崂山20多年来的发展追求所在。我们的目标,就是搭建最好的平台,出台最好的政策,提供最好的服务,推动更多人才项目、产业项目、资本项目集聚崂山,推动更多人才、产业和资本要素在崂山融合发展,推动崂山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之一。今天的崂山,已经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成功之地。明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爱才、惜才、敬才、用才。我们真诚欢迎天下英才拥抱崂山、创业崂山、扎根崂山,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共同为青岛国际人才创新中心揭牌成立。中心将通过搭建国际人才联络站、设立国际人才技术交易中心、举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打造成为青岛乃至山东省人才产学研综合服务中心。

  本届年会由青岛市委组织部、崂山区委区政府、创新企业家专委会联合主办。

  经济日报

  青岛市崂山区:

  全力打造国内一流人才高地

  按照行业经验,生物制药厂的建设及认证周期需要3年时间。但杰华生物“乐复能”产业化项目落户青岛市崂山区时,崂山区以“交钥匙工程”的方式帮助杰华生物建设生物医药生产基地,所有工作精确到天,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仅用了9个月时间就高标准完成了项目工程。

  ▲杰华生物公司

  以杰华生物为龙头,崂山区在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力,确立了“高端研发平台+孵化培育平台+科技服务业”发展定位,在生物发酵、生物催化等领域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青岛创新研究院,引进建设国家科研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四大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基地、高效率的产业技术孵化基地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崂山区共有生物医药企业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2017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达28.4亿元。更重要的是,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集聚了一大批高端人才。

  杰华生物及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集聚,是崂山区打造国内一流人才高地的缩影。崂山区确立了以产业聚人才的战略,全方位营造人才生态圈,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把崂山作为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目前,全区拥有两院院士、泰山学者等高端科研人才及产业领军人才200多人。这些高层次人才成为崂山区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力军。

  依托高端产业重点吸纳高端人才团队,是崂山区集聚人才的亮点。崂山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四大产业”作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基石,围绕智慧产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虚拟现实、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6+1”新兴产业体系,持续集聚高端人才团队和高端研究院,做到每个产业都有院士领衔源头创新、龙头企业支撑带动。其中,在虚拟现实产业,先后引进北航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北师大虚拟现实工程研究院等10个高端研究院,设立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分室,落户歌尔、黑晶、金东等企业及研发机构80家,获批全国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聚了国内VR领域60%以上的高端人才。

  ▲北航青岛研究院

  依托特色创新平台多层次育才用才,是崂山区引才留才的基础。崂山区充分发挥总部型创新平台链接全球人才资源的优势,依托海尔、海信、歌尔、中科曙光等全球研发总部,加速集聚全球人才。以人才创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崂山区高标准建设了国际创新园、院士智谷、微电子创新中心等特色园区。其中,青岛院士智谷已入驻院士专家项目10个、注册资金2.5亿元,集聚研发人才170余人;青岛国际创新园已自主培育3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依托政策和金融创新大力扶持人才创业,是崂山区充分发挥人才效应的保证。崂山区建立了精准化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设立2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5亿元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他们还突出了区财政“投资人”角色,引导各类资本采取科技保险、投贷联动、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搭建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一直到IPO阶段,涵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人才项目做大做强。同时,还率先出台直接股权投资办法,对单个项目最高投资额可达1.3亿元,并在股权退出时优先向人才团队转让,撬动社会资本助力人才科技成果转化。

  为促进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崂山区还积极打造重大活动载体,先后举办了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创新企业家年会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和论坛,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深度融合。针对制约产学研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崂山区探索建立高校、院所、事业单位、企业“四位一体”的人才聚合体,迈出了科研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针对人才高度关注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崂山区通过建设人才公寓、高品质学校和引进外资全科医院,实现人才居有良所、病有良医、学有优教、老有颐养。

  ▲海尔云谷示意图

  科技日报

  人才+产业+资本=?看“崂山答案”

  人才+产业+资本=?

  青岛市崂山区给出的答案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全区去年用623.1亿元的生产总值,创造出260.1亿元的税收总收入、141.8亿元的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18.39亿元,增长8.2%;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10亿元,增长7.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山东省首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金融是“第一推动力”。崂山区委书记江敦涛表示,按照“引进一批人才、落地一批项目、带动一批产业”的工作思路,推动三者结合,崂山区正呈现一派提质增效、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高质量发展集聚“第一资源”

  由管华诗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聚集两院院士4人、“泰山学者”4人,成为推动中国“蓝色药库”计划的核心力量。入驻崂山区5年的管华诗深有体会地说,崂山区创新服务打造人才“强磁场”,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为突破口,推出了以“六个办”为特色的“一次办好全程无忧”商事制度改革模式,集聚人才“第一资源”。

  人才兴则产业兴。崂山区依托青岛金家岭金融区、青岛中央创新区、崂山风景旅游度假区、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青岛国际创新园等特色园区,为高质量发展引才聚才。目前,全区拥有两院院士及外聘院士37人、泰山学者及产业领军人才140人。吸引中科院青岛EDA中心、青岛千山大厦、青岛大学千人研究院等重点项目落户,引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12位专家。依托海尔、海信、歌尔、中科曙光等全球研发总部,累计引进外籍人才1321人、留学回国人才1381人。

  “6+1”高新产业迸发新动能

  在放大1000倍的显微镜下,一些形态各异的小粒子正做着布朗运动,这就是经过生物技术强化的嗜酸菌。

  这项“工业微生物与蛋白复配黄金浸出技术”是俄罗斯矿业科学院院士、青岛智瑞生物有限公司股东和首席科学家葛丽娜的杰作,已经在崂山区实现了产业化。

  如今,崂山区以赵沁平院士领衔、歌尔科技为龙头企业的虚拟现实产业,以刘韵洁院士领衔、海信集团为牵头企业的智慧产业,以徐惠彬院士牵头、海尔集团为牵头企业的智能制造产业,以管华诗院士领衔、杰华生物为龙头企业的生物医药产业,以陈立泉院士领衔、特锐德为龙头企业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中科曙光、中科院青岛EDA中心为牵头企业的微电子产业等“6+1”产业,推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区”“智能制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北部沿海微电子研发高地”和“青岛芯谷”、新能源研发基地和低碳经济先锋城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在崂山崛起。

  作为拥抱未来的朝阳产业,崂山区VR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蝶变——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挂牌运营了全国唯一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培育引进了北航青岛研究院等VR研发机构及企业80家,集聚了国内VR领域60%以上的高端科研机构和高层次人才,产业发展领跑全国。

  资本活水激活发展潜能

  作为崂山区从美国引进的高科技企业,杰华生物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原创生物新药“乐复能”获国家颁发的Ⅰ类生物新药证书,2018年A轮融资后,企业估值26亿美元。

  杰华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崂山区“人才新政22条”。随着崂山区“顶尖人才突破计划”“产业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等11个人才专项计划的实施,全区正在从单一引进人才向产才融合转变。

  资本是技术创新最需要的源头活水。崂山区设立了2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5亿元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结合“6+1”战略新兴产业,立足解决融资难题,崂山区在山东省率先出台直接股权投资办法,由区财政扮演天使投资人的角色,以政府股权直投的方式为优质初创企业输血、造血,对单个项目最高投资年限可达10年,累计投资额度最高可达1.3亿元。崂山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经确定直接股权投资项目4个,投资额约2亿元。

  来源: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崂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