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清朝的皇亲们也全部跟着失了依靠,平日里不用劳作就能尽享富贵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家里阔绰的皇亲,靠着变卖家里的一些财产和田地,也可以过得舒坦,但是那些不善于持家和家族没落的皇亲,却要挖空心思过活,甚至还要下体力去干活。比如清末的铁帽子王爷晏森,落魄到去拉洋车讨生活的地步。

清王朝初期设的铁帽子王中,有8个是皇亲,其中就有克勤郡王,也就是晏森家族的王位。“铁帽子王”这个称呼,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往往只知道这个爵位不一般,却不知道和其他王位有何区别?清朝在建立后重赏有功之人,对一些王位进行特别封赏,与其他爵位最明显的区别是,这些王位的权力不会随着后人的接替而变小,待遇也不会减少,而其他爵位会随着后人的接替,每一人次就降一级。因此,人们根据这类王位的稳固性,通俗地统称为“铁帽子王”。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晏森的家境是非常殷实的。

其实,晏森当王爷的时间并不长,只不到两年的时间,清朝就没了。虽然王爵没有了,但晏森毕竟是当过王爷的人,这身份还是常人不能比的,而且祖上积累多年,也留下了巨额财富。如果节约一点的话,不敢说像以前那样大富大贵,但也会生活舒适,怎么也不至于跑到大街上去拉车讨生活,关键就在于晏森太能败家了!

晏森从小就是锦衣玉食,以前各种好吃好喝从不间断,如今没了往日的地位,本应该勤俭持家,他却改不了当年的习惯,依然是大吃大喝,生活还是和以前那样奢侈。家里不管多富贵,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时候,也架不住胡吃海喝。没多久,晏森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于是他就遣散了家里的丫鬟和佣人们来节省开支,并且开始零星地变卖祖上留下了的各种文玩和家具。

不过,这些都是小钱,晏森改不了奢侈的毛病,没享用几天,就又花光了。没钱了怎么办?他一咬牙直接把王府给卖了。王府卖了多少钱,后人并不知道,因为晏森从来都没有对外说过,当时很就有多人问过他,他却不肯说出来。因此,很多人猜测晏森被人给捉弄了,因为他当时只有16岁,还是个毛头小子,而且买他宅子的还是一个权贵,他玩不过也惹不起。所以,这王府不便宜,但是很有可能到他手里的钱却并不多,他不好意思承认被骗,所以才绝口不提。

这笔钱到晏森手上也没有撑上多长时间,就又见了底。无奈,他一狠心又把带有祖坟的田产给卖了,这也是晏森最后可以卖的一些财产,在大手大脚花完之后,他就真的是山穷水尽了。晏森出生在富贵之家,没有赖以生活的技能,这些年就顾着胡吃海喝,也没有做生意的头脑和经验,在山穷水尽之时,也着急上火,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可是,晏森除了一膀子力气,其他的啥也没有。他也不想下体力去干活讨生活,这样受累又丢面子,可是肚皮更要紧,眼见没有饭吃,最后只能是放下身份,租了一个洋车,到大街上去拉洋车。

大清的铁帽子王落魄成为一个拉车的苦力,足以让人们感到稀奇。所以,有很多人专程过来看他,顺便也照顾下他的生意。除了有名,晏森还有其他优势,毕竟曾经是王爷,生活也比较讲究,所以他的洋车收拾得也很干净,很多人也喜欢坐他的车。

靠着拉洋车,晏森的日子也算是能过得下去。随着时间推移,晏森也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也不觉得多掉面子,面对客人都是笑脸相迎,很是和气。不过,晏森习惯了拉洋车,有人却不习惯!这个人就是溥仪。

当时,溥仪已经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当他听说晏森成了一个拉车的苦力后十分生气,斥责他真是丢光了皇家的颜面,于是找派人找到晏森,让他不要再拉车,并告诉晏森可以到东北去找他,谋取一个好差事。晏森只能照办,跑到东北去投奔溥仪。

可是,等晏森到了东北之后,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所以也没有获得重用。更关键的是,他以为溥仪又当了皇帝有多威风,没想到只是日本人一个牵了线的木偶人,他们这些皇亲更是没啥存在感。因为不习惯受日本人约束,晏森决定还是返回北平。

在晏森保证以后不拉洋车,不再做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后,溥仪也没有为难他,给了他一笔钱财,让他重新回到了北平。晏森在拿到这些钱后,也很识趣地低调生活,没有再露过面了。

其实,晏森能够经得住大起大落,没有靠以往的名气去坑蒙哄骗,而是放下自己的身份去靠劳动生活,这一点也是值得敬佩的!但是,不知道勤俭节约,不懂得经营生活,也值得世人反思和引以为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