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的贫困小镇,到世界500强的房产企业,从50年代的吃不饱饭到如今“壕捐”16亿支援家乡建设,许家印一直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无论时间地点如何变幻,他唯一不变的是初心与情怀。

走出半生荣归故里 许家印再捐6.5亿支援家乡建设

12月15日-16日,许家印陪96岁的老父亲回到河南周口老家,看望父老乡亲。许家印沿路考察了捐赠10多亿元为家乡建设的4所学校、1所医院及1个农业基地,而此行他决定再捐赠6.5亿,进一步支持家乡发展。许家印为何如此慷慨?对于这个问题,许家印的经历就是最好的答案。

苦孩子的出身 刻骨铭心的记忆

地瓜、地瓜汤、黑窝头、煮白菜萝卜……回到聚台岗村旧屋,许家印和乡亲们围坐在旧屋一起吃了顿忆苦思甜饭,桌上摆放的,是许家印儿时的“口粮”。

走出半生荣归故里 许家印再捐6.5亿支援家乡建设

许家印出生在河南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村,当年这是豫东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一岁多时,许家印的母亲因为生病无钱治,过早离世。许家印就在这种“半个孤儿”的状态下长大,从小到大吃地瓜和地瓜面,铺的、盖的、穿的都是补丁摞补丁。读小学的时候,许家印就在村里面几间不遮风、不挡雨的破草房里面,用泥巴台子做课桌上学习。如果遇到下雨,教室外面下大雨,里面也跟着下小雨。

读中学的时候,学校离家比较远,许家印就每星期背一筐地瓜、地瓜面做的黑窝头,还有一瓶盐去学校。有时候,许家印就一日三餐每餐吃一个地瓜、一个黑窝头,喝一碗盐水。遇上夏天天热,半天黑窝头就长毛了,他就只能洗一洗再吃。

走出半生荣归故里 许家印再捐6.5亿支援家乡建设

高中毕业后,许家印为了填补家用,想找份每个月10块钱的搬砖头的活,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时的许家印,打内心里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有一份工作,能够走出农村、吃上白面。就在这个时候,国家恢复高考,他考上了大学。没有钱读书,没有钱吃饭,是靠国家每个月14元的助学金读完了大学。

 感恩回馈 不遗余力地发展家乡

凭借从贫寒中磨砺而出的坚强意志,许家印终于走了出来,他走向了高校云集的武汉,走向了开放前沿的深圳,走向了一流企业的国际舞台,可无论走到哪里,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过家乡的父老乡亲。

走出半生荣归故里 许家印再捐6.5亿支援家乡建设

早在1998年恒大还在起步阶段,许家印就捐出100万建了家印小学。2000年又投1亿创办恒大中学,2011年无偿捐赠给政府,至今已培养出15000多名大学生,其中3000多人考入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2016年开始,许家印再捐10个亿建成家印中学、家印高中,还设立1亿的教育扶贫基金。

在医疗投入和农业基地建设上,许家印捐款1.2亿建成太康县医院高贤分院;捐赠3500万建设农业基地,帮助2100多贫困群众脱贫;捐580万,为村里修路、安装自来水和排水系统。

走出半生荣归故里 许家印再捐6.5亿支援家乡建设

家印高中航拍图

而此次回乡捐赠6.5亿,其中3亿建设一所高中,并计划在2019年9月1日开学前投入使用;2.5亿元用于完成家印高中扩建;捐赠1亿元为太康县人民医院高贤分院添置医疗设备。

自古以来,“真善之心,见于行动”。许家印不论是在筚路蓝缕的创业初期,还是在企业跻身世界一流企业之时,都一直扎根于家乡的建设,不遗余力回报社会,他的行动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证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