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康熙朝时间跨度长,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气势粗犷,绘画精细,且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此青花人物故事纹四方扁瓶口径12.2cm,高42cm,底径13.5cm,重3.68kg。四方口,束颈,高身,四方腹内敛,下承外撇四方圈足。足内“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胎体厚重,釉面莹润,通体施白釉,青花装饰。颈部、腹部四面精致,其中以青花技法绘人物故事纹,人物穿着讲究,衣着华丽,表情刻画细腻。青花技法与传统绘画技法的交融在这件器物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且瓶里装满御用上等普洱茶,为当年进贡宫廷之上品,未开封,靠近可闻到淡淡茶香,清爽宜人,可谓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罕见珍品。

乾隆朝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