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专利,总会让人心生敬畏,那是知识与专业技术的体现和认证。近日,青海省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据悉,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是青海省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经两年研发的“点智通—模块化智能插座”,这款智能插座可以通过WiFi和蓝牙连接到手机,再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插座,对家庭、办公场所等的电器实现智能化管理。

这款智能插座和普通插座在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智能插座实现了模块化,整体设计采用积木堆积式,即插座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由拆分与组合,同时实现模块独立通电,不用的插孔不带电,能够有效防止小孩误触电,也能避免插拔插头时打火现象的发生。同时,为了方便老人和儿童使用智能插座,发明者表示智能插座上还将增加按钮,按下按钮就能够切断智能控制,和普通插座一样操作使用。

当然,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获得成绩,离不开学校对创新教育的支持和老师的悉心培养,更少不了自身的努力和极强的动手能力。

创新动手能力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能有效促进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提升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孩子在阅读、写作和计算方面更胜一筹。同时,还有可能成为构建自信心的坚实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就是要动手去体验。那么,要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

培养孩子,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有这样的家长和孩子,每天妈妈要为孩子收拾书包,整理出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去学校要带的运动装备等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一直保持这种家长代办的习惯,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甚至使孩子缺乏责任感。

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家长和老师都需要不断培养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说,让学生收拾房间、整理物品,让孩子多做一些手工作业和家务等。

相信孩子能行

总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你弄不好,放那儿,一会我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父母在孩子做事时,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是做的太慢等,最后忍不住插手,自己代劳。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父母需要减少为孩子做事的冲动,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在生活中,只要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在学习上,也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消化,这样孩子会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增加孩子的信心,具备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把握时机,在大自然中培养动手能力

孩子好奇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因此,父母和老师可以利用这一天性,带孩子爬山郊游、做一些种植、编织、制作标本等活动,不但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鼓励孩子大胆动手,保护其动手热情

在孩子动手操作时,父母和老师要鼓励、启发他们积极参与。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孩子,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孩子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孩子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认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循序渐进

父母都希望能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但是可能很多父母没想到,动手能力的强弱也同领导能力密切相关,一个能妥善整理自己的房间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懂得组织、分层负责和监督的人,也是一个能懂得轻重缓急的人。还有很多家长会有“长大了自然就好了”的想法,这太冒险了,因为孩子的成长道路,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不知道孩子会遇到什么,如果一切都寄托于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来解决这似乎没有尽到为人父母应尽的引导义务。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孩子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孩子受益终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应贯穿其人生成长全过程中,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并保持一致,多给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

备注:图片来源中新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