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志杰

火车到达瓦尼诺港正是清晨时分。这是一个位于欧亚大陆东端,隔着鞑靼海峡与库页岛相望的小城,据说人口只有18000人,是目前从陆地通向库页岛的唯一出海港口。

很久以前,欧洲人认为库页岛是一个半岛,至少有一条线性的随潮起潮落隐现的长堤与欧亚大陆连在一起。所以,那时候从欧洲过来要去库页岛的人都是先乘船顺黑龙江直到入海口,就是庙街那里,从此处出海,然后寻找最近处登岛。根据契诃夫在其著名作品《萨哈林旅行记》里的说法,欧洲人长期以来认为萨哈林(库页岛)是个半岛,主要原因是这里的浅水航道以及鞑靼海峡和库页岛沿岸的景象造成的。1887年6月,法国航海家拉彼鲁兹在靠近黑龙江入海口的地方登陆库页岛,他在那里遇到了爱奴人,还有基里亚克人。前者的祖居地当在日本,后者应是唐朝时期靺鞨人的欧洲叫法。爱奴人主要生活在北海道一带,基里亚克人生活的区域以黑龙江沿岸为主,这些人经验丰富,又熟悉鞑靼海峡沿岸的地理状况。他们告知法国航海家,这里不是海峡,而是海湾,库页岛通过地峡与大陆连在一起。

最初,当我计划登陆库页岛的时候也曾规划,先到达庙街,然后从那里渡海跨过鞑靼海峡直抵库页岛。我是根据一张平面地图做出的这个判断,鞑靼海峡由北向南越来越宽阔,库页岛距离欧亚大陆最近的地方就在黑龙江入海口不远处,相关资料记载两地相距不过30公里。我想,如此距离,即便没有快艇,柴油船行驶也不过两个小时。于是,打定主意在庙街住两天之后,从那里直接乘船去库页岛。甚至还曾经设想有一条海底隧道直通岛上,或者一桥飞架陆岛,根本没有想到登岛之难难于上青天。

现实的状况是,从大陆去往库页岛的路只有一条,从瓦尼诺港乘坐客货混装船,每天一班,时间看海况而定,每船可装载旅客百人左右。这艘轮渡船主要是往岛上运送货物,如木材、煤炭等,然后通过库页岛转送日本以及更远的地方,因为从库页岛的最南端到日本的最北端北海道,海路不到百里。当然更多的是为岛上居民储存冬季所需物资。而这个季节又正是登岛旅行和探险的好时候,两者叠加,致使渡轮船票成为紧俏货。据说过了这个季节,就没几个人了,尤其是冬天,有时一个人都没有。但那时的景色也不一般,整个鞑靼海峡已经结冰,海天一色,一片白茫茫,分不出哪是海哪是陆,破冰船轧着厚厚的白冰咔嚓咔嚓穿行而去,相当壮观,甚至有几分悲壮。

按照预约时间,晚上9点再次来到火车站轮渡售票窗口探问船票,这里依旧挤满了等待船票的人,巧遇一位鄂伦春妹子,还有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妇女。后者眼神迷离,看上去似乎心事重重。据她自己说,她也是第一次去库页岛,是去打工的,其他就语焉不详,环顾左右而言他。倒是那位鄂伦春妹子活泼得很,主动告诉我们,在俄罗斯,鄂伦春人保持了较高的族群独立性,至今多数还生活在黑龙江沿岸地区,不与其他民族杂居,不得与本族之外的人通婚等。她说自己有点叛逆,到哈尔滨一所大学读书时认识了一位山东男人,两人结婚,在烟台、威海买了房子,生有一子。后来他们分手,她回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儿子在哈尔滨读书。她十分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说她的母亲很好客,会做地道的鄂伦春饭食和俄罗斯大餐。

这时候,售票窗口打开了,一位典型的俄罗斯妇女从里边拿出一块牌子。鄂伦春妹子说,上面写的是明天上午11点开始出售所有预约者的船票。

翌日上午11点,准时来到售票窗口,人依旧很多,昨天的那几张熟悉面孔都来了。售票员开始喊人,那个鄂伦春妹子拿到了船票,高兴得眼睛都大了一圈,那个黑龙江的妇女也拿到了票,还举着船票高喊了一句:“我有票了。”很快喊到了我的名字,但是,瞬间我改了主意——就在售票员准备出票时,站在边上的一个小伙子说回来的船票需要提前一个礼拜预订。闻知此消息,我即刻打了一个暂停的手势,又问了一下那个小伙子,再次确认了他的话,当即决定取消库页岛之行。我的签证是一个月,已经过去十来天,万一船票不顺,岂不要超期?而超期滞留在俄罗斯是犯法行为,后果严重。

此时,我心释然。虽然此行的一个主要目标——登陆库页岛没能实现,却把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降到了最低点,接下来的旅程会变得更加平坦。但是,鞑靼海峡就在眼前,库页岛就在浩瀚的鞑靼海峡对岸,不妨去听一听那里的涛声,遥望目不可及的库页岛。沿着崎岖不平的海岸线漫无边际地走,可是,鞑靼海峡没有巨浪,没有涛声,只有浓浓的雾气横亘在眼前,填满了鞑靼海峡,遮住了远处的库页岛。坐在杂草丛生的岸边,偶尔传来轮船的汽笛长鸣,很远很远,仿佛是从遥不可及的历史深处传过来,令人惆怅,甚至有些许莫名的伤感。

现在该说一说这里的海峡为什么叫鞑靼海峡了,以及为什么俄罗斯人把库页岛叫作萨哈林,日本人叫作桦太岛。鞑靼的称呼在中国各个时代所指对象并不相同,初始阶段,凡生活在欧亚草原的突厥和蒙古部落都被称为鞑靼,明代缩小范围,把退出中原地区统治的元朝后人即“北元”叫做鞑靼。欧洲人按照马可·波罗的习惯,把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统称为鞑靼,明清之际入华的传教士沿袭这个称呼,将满族叫做鞑靼。西班牙人帕莱福写过几本关于清朝取代明朝的书籍,书的名字分别是《鞑靼征服中国史》《鞑靼中国史》《鞑靼战纪》。以此至少可以证明,此地过去是中国的地方,也是欧洲人所公认的。

萨哈林又是怎么来的?据说1710年康熙皇帝要西方传教士绘制一幅鞑靼地区图,传教士们对鞑靼一带并不熟悉,为了既快又好地完成皇帝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不得不采用偷的方式,把日本人先前绘制的一幅粗制滥造的地图搬了过来,成了康熙皇帝版的鞑靼地区图。后来这幅地图传到欧洲,被法国地理学家丹维尔采用,在原地图的库页岛上有“Saghalien—anghata”的字样,其原意是蒙古语“黑河的峭壁”,丹维尔却把这几个词翻译成了法语“萨哈林”,完全曲解了原意。原意可能指的是黑龙江海口处的某个悬崖或岬角,被误认为是岛屿本身。沙皇俄国侵占之后,弃库页岛之名,沿用误传的萨哈林至今。这件事说明,历史有时是巧合而成,有时是误解而成,有时则是因为某种不得已的指令而造出来的,以讹传讹,成为违背历史真相的所谓历史。日本人把萨哈林叫做桦太岛,意思是中国的岛屿,也是沿用至今。以上所述资料来自俄国作家契诃夫《萨哈林旅行记》一书的中文版9—10页,应该具有相当说服力,更加接近历史真相。

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与俄国签约,将属于中国的库页岛割让给俄国。诗人、外交家黄遵宪诗曰:一洲桦太半狉榛,瓯脱中居两国邻。罗刹黑风忽吹去,北门管钥付何人?诗人寓意自不必说,尽在字里行间。历史是有真相的,应该让真相回归历史正位。库页岛就是库页岛,而且,只有库页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