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对比,国内一般投资者或者播出平台更喜欢看剧本,而美剧因为创作模式不一样,几乎都是边拍边写。美剧的季播模式决定了一部剧的拍摄时长可以横跨很多年,比如《摩登》播出了11季就拍了11年,演员们一同成长,年年相聚。

一线情景喜剧《摩登家庭》在播出11季之后,在2020年这个魔幻的年份迎来了大结局。如果说《老友记》的观众从剧中见识了课本之外的美式俚语该怎么说,那么《摩登家庭》可以说伴随了许多观众从少年走向中青年,和另一个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一样几乎在美剧圈是家喻户晓的作品。

《摩登》的核心人物关系就像其最初的故事简介——一个典型美式家庭和两个另类美式家庭。和我们国内绝大多数家庭的语境不一样,尽管如此,《摩登》的事件设置和情感仍具有跨越文化的普适性,这也许是此剧能够让国内观众在陌生中找到共鸣点的原因。

美剧的全剧完结原因有很多:观众不看了、电视网高管不喜欢了、改编的原作耗尽了、或者是给其他新剧让路都有可能。局外人是难以知道《摩登》的剧终原因的,但十一季的成绩足以让这部剧在美国的情景喜剧史中留下一笔。

在《摩登》11季的大结局播出之后,片方放出了一个40分钟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的细节上实际上包含了许多美剧制作产业的知识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这儿,小编避开纪录片里的关键片段,选择些容易被忽略的内容讲解美剧运作的一些细节。

—◆◆◆—

纪录片的开始就是剧本的围读会(Table Read),从阵仗上看,房间里除了主演至少还坐了大几十人,目测是所有大小部门的负责人,这一点在国内剧组是相对比较少见的。

剧组人员齐备的围读可以保证主演们对故事内容熟悉,且剧组所有部门的人都对故事心里有数,制度上杜绝了演职人员对内容心不在焉的情况。

接着选角导演聊起试播集Pilot的故事。

试播集的方式不仅在业内,很多美剧迷其实都知道,美国的电视网在投资一部剧集之前会先过项目的绿灯会,通过绿灯的项目会先投资拍一部试播集,并在此基础之上决定是否订购此剧。

这个模式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剧本到视觉呈现”这一步的顺利过渡,而眼光独到并经验丰富的电视网购片负责人能凭此作出较为稳妥的判断。

作为对比,国内一般投资者或者播出平台更喜欢看剧本,而美剧因为创作模式不一样,几乎都是边拍边写。某种程度上说,美剧的投资看的是主创的创作把控能力,国产剧看的更多是文本本身或者是附带的商业价值。

Boom Operator收音师(杆爷)真是白发的大爷。

拍摄内景使用的影棚里,场景内的道具一应俱全,冰箱里的调味料都已经十年没换过了。

接着出场的大姐是Set Production Assistant,在国内一般叫做场工,或者有的情况下,也叫制片助理。

作为对比,国内的场工大多以男性为主,很多可能未成年开始就混迹片场;而制片助理大多是二十左右的刚出校门的女生。《摩登》的这位制片助理大姐做事麻利,思路清晰,礼貌且不卑不亢,非常具有工会会员的典型特征。

之后我们来到剧作团队的Writer‘s Room。也就是美剧的常规创作方式——编剧们坐在一个房间里讨论大纲,讨论细节,讨论到每一个梗。

记录片中没有过多的讨论剧本创作的细节,但正如大多数的剧本创作一样,剧中很多情节都是源于编剧自己的真实生活。

纪录片的后半段内容大多都是在讨论演员之间如何配合相处,在成长中互相扶持的催泪故事。

美剧的季播模式决定了一部剧的拍摄时长可以横跨很多年,比如《摩登》播出了11季就拍了11年,演员们一同成长,年年相聚。国产剧基本拍个半年到一年,拍完剧组就解散。11年的相处足以让《摩登》的演职人员们,特别是剧中的三个家庭成为真正的家人。

说到这,剧中的一个非典型家庭,Cameron和Mitchell的结婚抓马大家知道。其实看纪录片你会发现有非常多的剧组成员本身也是LGBT人群,比如执行导演(1st AD)自己就谈到这个点,编剧里也有LGBT。小编相信,也正是因为创作组的多样性,才造就了这部剧丰满的家庭群像呈现。

其他的一些花絮内容还有比如说:

受欢迎的情景喜剧总会吸引一些大小演员甚至是圈外人士来客串Guest starring。为什么呢?给朋友撑场面、刷脸蹭热度、或者是纯粹玩票一把都是可以的。《摩登》里有名的客串演员就有爱德华·诺顿,杰西·艾森伯格等,其他的老熟人就等大家自己辨认吧。

*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