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东花鸟市场的通道里,聚集了一个小型的旧书市场,一小间一小间的摊位上,堆满了旧书。脆黄打卷的纸页,散发着岁月的气味。

“老江,今天开张了没?”一位老顾客话音刚落,江永跃便从旧书堆里钻了出来,他从事旧书生意已经31年了。

11月13日,一整天,难得有几个顾客。快5点了,江永跃只卖出了7本书,收入60元。“现在年轻人很少看这种书了,生意全靠一些以前的老顾客。”

近年来,由于网上书店和电子化阅读的冲击,贵阳旧书市场规模大不如前,旧书店已越来越少。江永跃说,目前贵阳够得上规模且在读者中有一定影响的旧书市,万东桥这里是仅剩的一家了。

淘书人在旧书摊上寻找心仪的书籍。

淘书人在旧书摊上寻找心仪的书籍。

​现状 买旧书的人越来越少

58岁的江永跃在万东花鸟市场卖旧书已经十四年了。刚来时,他租了50平米大小的旧书店面。江永跃一边卖书,一边淘旧书,店里的存书量有四五千本。

没多久,买书的人越来越少,旧书市场一直走下坡路。很多摊主改行了,原来的十多家书店,变成了四五家,好在,有一些新摊主加了进来。

旧书的价格普遍较低,一本书出现在旧书摊上,价格不会超过5折。一般每本就10块钱,比书店里的新书甚至是网络上的电子书都便宜许多。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大家都看手机了,买书也可以网上买,快递还给送到家里,买旧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江永跃说,即使偶有老顾客来,也是找一些市场上已经停版的工具书。

因为生意不景气,2016年,扛着生活的压力,江永跃把店面退了,换成了4平米大小的摊位。现在万东花鸟市场的通道里只剩下他们9家旧书摊主。采访当天,有三家摊位被一块块大大的编织布遮盖住,上面落满了灰尘。“天气冷,又没生意,他们已经好几天没摆了。”

“能坚持下来的人越来越少,我也不知道我这个书摊还能坚持多久。”与江永跃同时期介入旧书市场的卖书人李先宏告诉记者,实体旧书店已经扛不住了,以往,来他这里挑书的大都是熟客,这几年,这些老顾客流失了一大块。“有时候一整天也难得卖出一本书。”

旧书进价上涨,也加剧了旧书经营入不敷出的窘境。十年前,收购旧书,如果不是特别珍贵的版本的话,1角6分钱一斤,现在,零售价不变,进价却已经涨到2至3元一斤了。

不光如此,旧书收购的质量也大不如前。“现在的好书越来越少!”早些年,李先宏收购的旧书中,不乏民国线装书等珍品,当年还有很多出版社里积压的书,品相特别好。

“时代不一样了!”江永跃感慨,早几年,还有观水路、阳明花鸟市场,目前贵阳够得上规模且在读者中有一定影响的旧书市,万东桥这里是仅剩的一家了。

旧书摊老板江永跃在讲述这里的历史。

辉煌 曾经一晚卖出两口袋书

李先宏记得,卖旧书最初的时光,不是这个样子的。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李先宏开始“业余摆摊”。一本本旧书,都是李先宏骑着自行车一处处收来的。废品站里,一本本扒拉,有时候一百本也淘不到一本有价值的,还把自己折腾得又脏又累。后来,卖旧书时间长了,很多人家里有书卖,又叫他上门收书。

那时没有旧书市场,天一黑,他就在喷水池、师大、贵州日报社一带铺摆游摊。进入九十年代后,夜市成为了主要的旧书阵地,李先宏辞去了工作,专心卖书。“那时候,延安东路、河滨公园、大营坡,到处都是卖旧书的,没有门面,只在人行道上铺一张塑料布,把书摆好,这就是固定摊点,最繁盛时有100多家大小摊位。”

在那个车马都慢的年代,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大家唯一的精神食粮,就是那一本本泛着墨香的书。

“那时生意相当好,整天客源不断,好的时候,我一晚上就能卖出两口袋书,起码有七八十斤。”李先宏回忆,那时,一天总有几十上百个买书人,普遍最喜欢的是老版连环画和武侠小说,学生买参考书,读自考等继续教育的,参考书都喜欢来他这儿买。懂行的买线装书,遇到喜欢的就拿下。

20多年过去了,38岁的胡哲振依然忘不了自己蹲在旧书摊边翻书的岁月。那时候,旧书摊边会有很多人捧着一本本旧书,忘我地读着,不知不觉会耗去半天的时光。旧书摊狭窄的空间里,各式各样的书堆在地上,老是会有人从胡哲振旁边伸着脖子想要挤到前边,稍微侧一下身子,好位置就很快被占去了。

“这本只有我家有卖,两块钱!”“这一本5角,你捡到便宜了!”胡哲振记得,在河滨公园夜市上,有个大嗓门老板,差不多整条夜市都听得到他的吆喝声。

他书架上的书,大都就是在河滨公园旧书摊淘到的宝贝。比如金庸的武侠全集,书页发黄却品相完好。每次淘到好书,胡哲振说自己心里装着的全是喜悦和满足。

上世纪最后几年,在阳明花鸟市场的旧书市场,除了贵阳的爱书人和书商,李先宏的旧书店还吸引了毕节、凯里的书贩前来购书。

书籍比较杂,涵盖面比较广。

画册也不少。

​​坚守 “我会坚持把旧书摊开下去”

可是,这样的繁盛没有维持太久。2004年,阳明花鸟市场搬迁,卖书人分别转入贵钢花鸟市场和万东花鸟市场两个阵地。

“过了没两年,买书的卖书的少了不少,旧书市规模大不如前。”江永跃说,现在能有10人同时光临书店都非常少见了。

就这样,曾经浩浩荡荡的旧书摊,现在在贵阳几乎无处可寻,当年那些卖书人,如今,只能偶尔在贵钢花鸟市场遇到,最为集中的,只剩下万东花鸟市场。

江永跃说,比起以前的摊位,在这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了,可惜,太冷清了。

一些旧书签和旧票据也可以在这里买到。

在记者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万东花鸟市场只出现了两名读者,一名学生模样的女孩翻了翻英文版旧书,抖了抖手上的灰就走了,另一名中年男士5元钱买了一本画帖。

“估计撑不了多久了。”李先宏今年61岁了,他告诉记者,一些旧书店的老板正在把生意与网络结合在一起,学习新的经营方式。虽然日常能够应付旧书整理和分类,但自己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没法在网上做生意,怕吃亏。

江永跃也不打算在网上卖书。他告诉记者,他与旧书更多的是一种缘分,只有高中文化的他今天拥有的所有精神财富全部来源于这些旧书。年轻时,他因为喜欢阅读,常常拿起一本本旧书仔细端详、触摸,他觉得,泛黄的纸张是时间的颜色,之所以珍贵,因为带着不同时代的气息。

江永跃说,热爱无法与市场规律抗衡,必须要接受旧书市场的衰落。

不过他却不肯放弃。“书虽老,但是知识永远是新鲜的,不管挣不挣钱,我都会坚持把这个旧书摊开下去。”江永跃满眼温热。

如今,他还是每天早上8点左右开门,傍晚6点收摊,几乎不休假。

文:记者 王奇

图:记者 邱凌峰

来源:贵州都市报、都市E家

编辑:皮亚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