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射雕英雄传》的最后三个月里,金庸还在《新晚报》开写一部武侠小说《雪山飞狐》

从59年2月9日到59年6月18日《雪山飞狐》连载了129天完结,这个时候金庸创办的《明报》已经创刊一个月。

故事包含了江湖恩怨,比武,藏宝图,内容不算新,但金庸引入的武侠写作手法可谓新。比如倒叙的方式,明写变为暗写。

金庸当过一段时间的电影编剧,而本故事明显是将故事和戏剧的方式相结合,借用一天来表现一百多年。这一天是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日,距离李自成兵败九宫山一百三十多年。

胡一刀与苗人凤的生死决斗写的极为过瘾。白天激战,晚上夜谈,三日比武日日不同。除了主角外,还有周围各种人的活动,正面侧面。看的不是小说,更像是一部电影。

而两人的故事出自各种人的口中,仿佛是日本的《罗生门》电影的借鉴。而金庸回忆是从《天方夜谭》讲故事的方式受到的启发。对同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的讲述,再加上一些戏剧的成分。

法国作家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上金庸最爱的小说之一。而《基督山伯爵》表现的善恶观念,对于复仇的处理,直接影响了《雪山飞狐》对于人物命运的安排。

而日本记者看到本书后,访问金庸时围绕本书中的推理桥段进行提问。而金庸也大方承认这部小说就是武侠加推理。而自己十分喜欢的日本推理作家就是松本清张。

对于结尾的处理,金庸使用了电影里开放性结尾的手法。小说没有最后肯定的结局,留下一个永远的悬念,胡斐的这一刀到底劈了下去还是不劈下去呢。就看读者自己想象了。就如同《盗梦空间》中的陀螺,是不是倒下去了呢?是梦境还是现实?都看读者自己的感觉了。

关于本书的结尾,在《新晚报》十周年时,他专门写了《雪山飞狐有没有写完》一文,金庸写道,写这个结尾,他想到了西方中世纪著名的故事,公主、宫女、武士和饿狮,想到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中世纪的传奇》。

写完这个实验品,金庸的精力全部转向《明报》和自己射雕三部曲之《神雕侠侣》。

未完待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