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网上有一个非常不好的风气就是“学历恐怖主义”,即211,985就是一切,考不上你这辈子就全完蛋了,它决定了你的一生的职业发展和所有幸福感。

  一般喜欢发表类似言论的人通常都不懂怎么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做出实际的成绩,靠业绩来升职慢慢往上爬,他们只能把毕业第一年能找到的工作,视为一辈子的全部事业成就。

  这些人还有个共同点,就是毕业三年后的工作业绩都非常差,甚至不知道差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更不知道如何改进,因此只能上网不断散步“学历恐怖主义”,来试图为自己的失败找点安慰,不然活不下去。

  客观上说,名校确实比非名校的优势大很多,尤其是毕业第一年的优势;

  但是这个优势会在工作若干年后被不断平缓缩小,乃至于到了工作五年后,再去求职应聘,基本没人会对你的学历感到新奇,问的最多的是:

  

  做过哪些项目,带多大团队,

  业绩如何,能做多大生意?

  

  等等,这类真正切实际的问题。

  这里就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名校的学生,在第一年会比非名校的学生,得到的机会更好,平台更高。

  也就是更有优势。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分析,这种优势的具体在哪些方面。

  分析清楚这些客观优势后,我们需要自我对比,哪些是可以学习的,哪些是无法学习的。

  可以学习的部分,就大学里努力赶上。

  不能学习的部分,就平静接受,靠其它方面补足,或者用其它方法补足,比如考研。

  而现在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只懂考研,至于其它更深层次的优势分析,完全不懂。

  那么这时候,就跟哪些“学历恐怖主义”的信徒一样,成为一个只懂学历不懂其它的废物,这样的状态就很危险,考上研究生了,也是徒劳浪费。

  02

  我们首先必须得承认,能考上名校的人,总体来说,是非常优秀的,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正所谓知耻而后勇,我们得客观的意识到他们和我们的不同,加以分析,继而得出正确的认知,知道哪些是我们可以改变,可以学习的,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哪些是需要警醒自我反思避免的。

  不盲目崇拜,毕业十年毫无成绩认定了自己的失败就是因为学历不行,也不偏执打压,制造出一堆高分低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谣言。而是客观看待这个世界,理性自我成长,才是一个理智,平和,正面的价值观。

  我自己本人是三本,大家都知道的,可能也正是因为我的学历已经很差了,所以反而完全不太会在意别人的学历。

  工作这将近十年来,同事里有专科有清华,给自己招人,下属里有名校也有普通院校的,不一而足;

  真正到了某个公司,其实起点都差不多,未来的发展,主要还是看个人。但能不能说学历,学校就完全不重要了呢?并不是。

  毋宁说正是因为我接触到了大量形形色色的人,其实对于学历和个人素质潜质,我相信比绝大部分人,要来得更理智,客观和平和。

  所以我这里就越俎代庖一下,简单分析下,名校的优势到底在哪些地方。

  以及,如何补足。

  只是分享一些我的微小经验,非常惭愧。

  03

  我不愿意粉饰什么,更不愿意嘲讽或者打击歧视什么,事实上我每天都要遭受知乎微博上的喷子们对我疯狂的学历歧视,债多不愁。

  如果你认为我在煽动,误导,或者嘲讽什么,那么就别看了,也不用非给我留言,这没啥意思。

  既然要讨论名校和普通院校的区别,那么就应该先从整体上来看。

  毕竟严格来说个体之间没啥区别,因为个体具备了无限可能性,名校生的个体可能会堕落,普通院校生的个体也完全可以飞黄腾达,但老是说这种鸡汤是没意义的。

  如果从群体上来说的话(本人没兴趣打击嘲讽和歧视他人,不排除任何个体特殊情况),那么名校学生的确比普通院校学生做的要好,那么这个好,好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至少有这两方面的因素:

  1,平台和机会

  1)好学校氛围好,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自学,那么在好学校学习起来会更容易也更能有成果

  虽然好学校里也有熬夜打游戏影响室友生活的渣滓,也有整天不务正业吃喝玩乐没正事儿的,但是概率远没有普通院校那么大。

  而且好点的高校更容易找到伙伴,更容易互相激励坚持下去,很多知心好友跟人脉都是在这个时候自然而然的就结交好的;

  而普通院校就未必了——比如我的大学同学,几乎都跟我失联了,反而高中好友还有几个。

  这点是完全可以弥补的——自己去拓展社交圈即可。

  每个学校都有努力读书学习的人,只是被分散在各个群体里了;

  如果你在普通院校仍然坚持上自习,去图书馆参加各种兴趣社团组织,还是能够结交到很多有益的伙伴,让自己的社交圈子积极向上的。

  如果你永远不主动不积极,哪怕身在名校,常年蜗居寝室,靠着电脑随机分配的室友和同学给你营造社交环境,这就是靠运气了,真未必能有什么好环境。

  2)一些好公司好机构都只会去好的学校开校招,这个是普通学校的硬伤

  这个优势不用我多说了,简单说说如何弥补:

  如果你足够幸运,刚好在大城市比如北上广读大学,即便是普通院校,也可以蹭这个城市的商业资源,大量实习,非常方便。

  毕业后的出路,其实并不比名校学生差,我当年招的几个实习生里,就有名校有普通院校的,他们因为在广州方便我就招过来了,素质其实都很不错,前景也一样的好。

  如果是在普通城市,普通院校,那真是雪上加霜了,不过从这点上来说,你们当地的名校学生,其实一样惨,一样在校期间得不到什么锻炼;

  但是他们在毕业时候,仍然会有校招,有名企专场,所以哪怕迷茫,虚度光阴,仅靠着这一项,他们就比你优势大很多。

  那么怎么办呢?

  毕业的时候厚着脸皮去当地名校蹭他们的招聘会呗。

  

  3)个别知名大公司会有target school

  这个是真没辙,简单来说就是命,做人要认命。

  但好就好在,大部分公司都不是这样,只有极少数公司才会这样,比如高端的金融和咨询业。

  很多二三本甚至大专的人问我怎么进咨询和投行,一般我是直接开喷的,你为什么想进咨询?了解多少,实习过么,具体知道哪些信息?

  凭什么知道你是真的想真的热爱,而不是叶公好龙?

  一般人想进这种所谓高端行业,其实真的是叶公好龙,无非就是为了钱,却没有为此而付出一切承受高压的觉悟,即便进了,也坚持不下来。

  但这个社会是多元,进不了金融和咨询,也不是世界末日,赚钱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非得投行和咨询才赚钱。

  所以做人要认命,但认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进不了咨询和金融行业,但还是有办法获得富足人生。

  是否真的存在逆天改命的情况呢?

  有的,那就是申请国外的顶级名校项目,就可以起到刷学历的作用;

  不过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还是那句话,幸福的道路很多条,真未必要通过金融和咨询业才能赚钱。

  世事无绝对,在差一点的大学努力奋斗,你会面对人生中可能是最大的挑战,会遭遇到最艰巨的困难;

  但一旦你彻底突破,完成了翻越,那么你会完成品格能力方面彻头彻尾的改变。

  你的潜能,就有可能比大部分名校学生还要大数倍。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就是需要注意心理健康跟正常社交,我建议是坚持锻炼身体,同时利用网络或者兴趣社团多找同好和伙伴,身边同学室友尽力维持好表面最简单的相安无事。

  2,高考的素质筛选制度

  这个主要是因为名校生都算是应试教育制度下表现较好的人,智商高不高暂且不讨论,但是起码他们的毅力和坚持力,都得到过实实在在的考验的;

  而普通院校,尤其是质量不太好的院校学生中,有相当一大部分人,活到20岁都从来没有过坚持做一件事较长时间的经历,更不知道扎实做事为何物,目测他们这辈子估计也很可能就这么下去了。

  简单来说,就是在具体项目的执行层面上,名校生整体的柔韧性和坚持力,以及做事有始有终的完整度,会相对好很多。

  我个人认为这种柔韧性和坚持力行动力还有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是一种为人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

  没错,不管你是想要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还是想作为一个可爱的普通人,享受平凡的生活,这种品质都必不可少。

  04

  这种素质导致的直观结果,就是以下这样的:

  从我个人工作经验来看,在做招聘的时候,收到的简历中名校生的会显得更好一点,

  这个好不是说教育背景那一栏光鲜好看亮眼,而是说他们更会写简历——当然现实是不管是名校非名校,大部分应届生的简历都烂的一塌糊涂,就画个表格什么内容也没有;

  甚至让我内推工作的人写的简历都是这个鬼样子,我真想甩他们脸上,统统都是不及格。

  但总是有那么几个擅长写简历的,看得出来是经过了耐心的搜索,筛选,认真用心后写成的,这类人非名校背景的也有,但名校背景的居多。

  所以也就是说,做事用心,学习能力强,善于搜索,在任何院校都是少数人,但是出这种少数人的概率在名校里更大一些,出在普通院校里更小一些。

  以前我曾经说过集中力,精力,柔韧性,坚持力,以及做事的完整度,这些其实都是天赋,怎么努力也努力不了的,但其实这些东西的确可以是可以锻炼的,虽然比较困难。

  打个比方来说,把这些优良品质都算是一个人的HP,有一部分伟人的HP上限比较高,有1000点,大部分人只有500点;

  所以伟人们拿出80%的努力就可以修炼到800点,而大部分人拿出了100%的努力,也只能修炼到500点。

  但问题是,绝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大部分人这辈子都没有和伟人同台竞技的机会,所以当大部分人都只有250点品质的时候,你通过努力提升,达到了500点,达到你的极限,也是极伟大的成就了。

  事实上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达到自己的极限值,从来没有真正触摸过极限值的感觉——你当CEO可能这辈子没戏,甚至当总监都困难,但是相对别人一辈子做个小主管,你能做个经理或者副总监,也算是极了不起了。

  大约是从我10岁左右正儿八经的思考这辈子怎么度过开始,我这大半辈子都在这方面挣扎和努力,大学毕业后有关这方面的品质和事情更给我造成过一些相当大的困难和障碍,我自己也断断续续取得了一些小成果。

  在阅读大量网络热心分享者的经验和逐渐尝试锻炼,记录,反馈和总结后,从一个普通人的切身体验出发;

  我可以肯定这些品质的确是可以培养的,而吊诡的是我们的学校,老师,从小就不停的强调要集中注意力,要努力,要有恒心,有坚持,要有毅力;

  但是却来没有真正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坚持,如何对自我激励,如何抛开分数这些功利性的东西,真正去注意培养自己的品质。

  有关培养方法那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我觉得以我现在的微末成绩(起码等我瘦下来再说),尚没有资格在这方面大加论述,所以在那之前,祝大家好运!

  诸君加油~

  - End -

  更多好文

  欢迎关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