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发文《作风建设“软钉子”为何难拔》,痛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些行为背离了工作的初衷,消解了政策措施的执行和效果,把表面工作变成一种免责工具、当做一种考核绩效。

  身边的不少基层医务工作者,都说过这样的话:

  “基层医生不再是医生,成了统计员、资料员。”

  “填表是把好手,已不治病好久……”

  “培训、健康教育、宣传科普、专家指导,最终收获的只是照片,假大空,只留下一堆影像资料,整的像真事似的。”

  “我们这里上半年医改督查两次,学科建设检查两次,卫监、药监、残疾、孕产妇、新生儿、应急……平均每月2—3次,重复去,重复来,哎!”

  “一天没完没了地重复填档案。2017年光居民健康档案换了三次表。”

  “一个月各种报表将近40种,而且隔一段时间还会增加种类,简直疯了。”

  “弱弱地问一句,你们找过自己亲戚朋友做群众演员吗?”

  ……

  如今,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位正在改变,改变也是必须的,基层的预防工作和慢病管理等工作做好了,人民的健康水平会提升一大截。

  但是在转变过程中,如果不讲究方法,为了转变而转变,那工作就变成了形式,业绩就标成了“纸上谈兵”。

  人民日报的文章里说道:一说落实工作,就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一说联系群众,就到基层寒暄一番便扬长而去;一说调查研究,就按照“经典调研线路”走马观花……

  确实如此,上面说要加大健康扶贫宣传力度,让更多群众了解。等指示到了下面,就演变成一堆细化成文的表格和宣传材料,贴到公示栏,找几个“群众”站在公示栏旁边拍张照,工作完成。

  而像这样的指示,每个月都会有一堆大同小异的材料要上交,基层医生收到指示边诊疗边填表,等晚上闭门之后还要填表到深夜。为什么这么长时间?

  1要填的资料实在是多

  还有各种打回重填。曾经就看到一个医生的电脑里,各种报表把4个G的U盘全部占满。

  2操作不熟练

  虽然填表时间不短了,但基层医生大把时间做文书工作主要扎堆在这几年,之前并不熟悉word、excel等操作,尤其是乡村医生的年龄偏大,更是玩不转。一些上年纪的甚至打电话问自己的儿女,让孩子远程遥控填表。

  3基层医生的工作繁杂

  看病占一大半时间,剩下的公卫资料、扶贫表格等等,每一样都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去完成。

  如果这些做完之后可以收到好的效果,那辛苦也是值得的,可事实呢?按这篇文章里所说就是“装腔作势、有名无实,让一切工作变味走样,最后实事泡汤、好事办砸。”

  所以,基层医生才如此苦恼,不仅苦恼他们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更苦恼自己花费的时间收不到等价的实效。

  不久前,中央纪委发布“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针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特点,给出了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要抓住“关键少数”,承担主体责任。

  很多时候,问题在下面,源头在上面,作风养成历来是上行下效。如果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不图浮名、不务虚功,那些“调研秀”“扶贫秀”怎会一再上演,那些乱铺摊子、大造“盆景”的项目怎会开工上马?

  另一方面,要实现协同联动,形成治理合力。

  把集中整治工作与正在开展的专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污染防治和环保问责工作、民生领域相关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要专项工作相结合,就能找到现实的落点,让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无处可藏。

  改革不是靠表格堆砌,目标不是靠口号实现,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力度惩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医生少填一些形式上的表格,多做一些医生该做的事。

  往期回顾

  

  卫计委发文:明确身份,村医属于乡镇卫生院职工!

  中央给基层医疗机构减负!县乡村医疗机构考核项目减少一半以上

  140万村医的养老咋解决?国家卫健委给出了正式回复

  大批村卫生室因输液被罚,村医到底能不能输液?附核准流程

  村医扶贫,谁来扶村医?

  版权声明

  ◆本文综合基层医师公社,最终版权、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河健康报

  全 生 命 周 期 的 健 康 呵 护

  专业|专注|大爱|责任

  统筹:于素文

  编辑:宋昆仑

  实习编辑:刘广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