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暖新闻・江西2018】八旬老人锻炼不慎摔倒 18岁少年伸出援助之手

张威宇和他的妈妈

中国江西网鹰潭讯 记者申蕙报道:“老人摔倒,路人相扶,老人反赖,路人赔偿。”从南京徐寿兰事件,到天津许云鹤案,老人摔倒是否应该扶起,不断引发出一系列的道德争议。近日,家住鹰潭铁路新村的八旬老人锻炼时不慎滑倒,倒地近20分钟不起,高二学生张威宇经过时的所作所为,给这个千古难题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4月2日,中国江西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如果我的举动能挽回一条生命”

“你好,是袁中轩的家属吗,他在铁路新村这里摔倒了,麻烦您赶快过来”。2月25日晚,张威宇正从自己爷爷家吃完晚饭出来,经过铁路新村附近的住宅小区时,看见一位老人坐在地上,双腿无法动弹,双手撑在地下,便立即上前扶住并了解情况,询问老人名字后帮忙联系其家属和120。

在老人家属和120到达之后,张威宇并没有离开,而是选择帮忙将老人一起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所幸救助及时,若晚一点,老人小腿胫骨骨折的错位幅度将更大,更难以进行手术。张威宇在了解情况后,想起自己前段时间因外出游玩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遂在25日当晚,特意前去看望摔跤老人,并让其不要担心,放下心来好好做手术,会很快好起来的。

张威宇在接受中国江西网记者采访时,言语中所提到最多的就是“小事”二字,“现在谁的家里都有老人,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这么一个微小的举动能挽回一条生命,不管怎么样,都会去做”。

援以帮助是一件很酷的事

张威宇,男,18岁,恰逢青春年少。因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在心底默默埋下“正义感”这颗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同在高二(6)班读书的范志宇有一次因不小心将手划伤,张威宇见状二话没说,骑上电动车将手受伤的同学送去附近的诊所医治,并全程陪护,直到医生将范志宇的手包扎好伤口后才与其一同回校。

感谢信

“他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一点都不惊讶”,张威宇的班主任表示,他平时学习、生活中都是一个有礼貌并且懂事的孩子。做出这样的善举,张威宇除了回家和父母提及,从未大肆宣扬。开学后,班主任才在微信工作群中看到被救助者儿子袁榕发来的感谢信,得以了解。

当代社会中,好心扶起摔倒老人后反被讹的事件屡见不鲜。张威宇见老人摔倒后痛苦的样子,没有任何顾虑,直接上前扶起。“我不想因为自己有多一秒的顾虑而耽误到老人的身体状况,这样我也会有愧疚”。热心、和善的家庭环境给张威宇带来的是一副热心肠,他妈妈也在采访中表示“只要事件本身是对的,就去做,不需要考虑后果”。

在交谈中,中国江西网记者有注意到,张威宇在行走过程中有些异样,经过班主任的了解后得知,张威宇的腿在高一入校前就骨折了,至今仍在康复当中,但他不论是绑着石膏还是二次手术之后,都坚持来校上课,从不耽误学习。

“如果能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是一件很酷的事”。这是18岁的张威宇最简单的想法。

袁榕亲切地搭着张威宇的肩膀

张威宇和被扶老人

袁中轩

有始有终 难能可贵

据袁中轩的儿子袁榕透露,老人今年85岁,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铁路高级工程师,平日里坚持锻炼已有30余年。或是因天气原因导致当天地面湿滑,不幸摔倒。

张威宇在扶起老人后,除了自己的姓名外,没有透露出任何信息给袁榕。“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扶起后他还能再来探望我父亲,真的非常令我感慨”,在父亲做完手术后,袁榕托人问到了张威宇的就读学校,发去感谢信。

4月2日,张威宇随记者一同再次前往袁中轩老人家中探望,好在骨折处在手术后已基本愈合,伤筋动骨一百天,虽仍不能下地走动,但看见张威宇来到家中,老人直起了身,握住他的手,这对相差近70年的爷孙俩相视而笑。

做事情有始有终,是这个少年身上最大的闪光点。

老人摔倒到底该怎么办?这个曾经影响深远的道德之问,张威宇交出了一份100分的答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