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出炉!

  周刊君约你抢先看

  第877期《中国新闻周刊》封面

  2018年11月19日上市

  

  封面故事

  科技兴国之路

  开启科学的春天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明子

  

  科技创新体系:40年改革开放的缩影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杨智杰

  

  时 局

  外交安全对话:

  中美“对表”的契机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蒋涛 李纯 刁海洋

  

  作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出现松动后,两军关系的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长江委“逼停”淅川机场建设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周群峰(文、图)

  

  淅川机场项目在2017年被列为河南省和南阳市重点项目,但今年年初,水利部长江委员会认为该项目选址侵占了丹江口库区永久淹没征地范围,项目随后停工。面对发展需求和环保任务的双重夹击,地方政府有着复杂的现实考量,也有不少苦衷。

  

  科创板能否造就一个新市场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贺斌

  

  科创板与试点注册制的推出让市场一度欢呼雀跃,那么如何隔离权力,重塑全新的上市发行审核制度,则成为公众的期待。

  

  卢锋:引入竞争中性,突破改革僵局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蔡如鹏

  

  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表示,为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将加快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并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

  

  美国重启制裁后,

  伊核问题如何进退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静

  

  伊朗掌握的核武器制造技术还相当原始,如果需要达到在远程导弹上搭载核弹头的水平,还需要数次核爆试验。但无论是秘密建设铀浓缩等核原料生产设施,还是秘密进行核试验,在当今世界几乎是不可能的。

  

  建立可行并负担得起的零碳经济

  文/阿戴尔·特纳

  

  当巴黎气候协议于2015年12月签署时,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承诺将全球变暖程度限制在与工业化前的水平相比不高于2摄氏度的水平,并各自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以解释如何在未来十年内控制或减少排放。(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镜 像

  在熟悉的街头拍出陌生的感觉

  图/冯立 文/响铃

  

  街头是每一个普通人生命轨迹的交汇之处。每一天,无数个人在这个空间相遇,分离。如滚滚洪流在生命的那一刹那有了短暂的交汇,然后又沿着各自的轨迹,不断向前。

  

  人 物

  岩井俊二:他们的人生是为了

  “导演”两个字而活,但我不是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行

  

  岩井俊二是中国影迷最熟悉的日本导演之一,凭借《情书》《燕尾蝶》《花与爱丽丝》而广受关注。现在,他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中国电影,一个关于情感、失去、遗憾和温暖交织的故事。

  

  健 康

  对“酸碱体质”来个刨根问底

  文/张田勘

  

  所谓的吃酸或碱性食物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以及酸性体质造成多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等说法,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行 走

  “爱丽丝”家乡的奇幻中产趣味

  文、图/张璐诗

  

  我许愿,自己永不被想象力抛弃。

  

  877期《中国新闻周刊》目录

  值班编辑:俞杨

  

  

  严书记被双开,春风再难得意

  老板,请珍惜每一只社畜好吗

  年轻人头还没秃,颈椎先垮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