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邻里间互让三尺成就“六尺巷”的千古美谈,而在上楼村,有一位老党员,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主动让出8平方米的自留菜地支持村居改造,并挪墙重砌为村道“让路”。这对于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而他毫无怨言地做到了。他,就是丁仁生。

丁仁生是一位具有53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在部队任职,1973年转业回岚后便一直生活在上楼村。13日上午,记者见到他的时候,满头白发的他正拿着铲子忙碌着,身后新砌的围墙已基本完工,地上依然可以看到墙壁挪动的印迹,这是他为了支持村道建设和村居环境改造挪的墙。在院子入口处,还有一块菜地,地里的葱、香菜、山药等农作物依然茂密,但已被挖了一角。“这块地也是要挖掉的。”丁仁生的话语里没有半点迟疑。

丁仁生(右)正在砌墙

在记者的请求下,老人拿起卷尺量了自留地和挪墙的面积,围墙长宽分别缩进0.9米和0.3米,自留菜地宽约2米,长达4米。这一次改造,丁仁生共拿出了自家院子约8.27平方米的地支持村居建设。老人边量边笑着说:“这些都不算什么,支持家乡建设,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何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丁仁生说,他1965年入党,1970年盖了如今的房子,祖辈生活在这座村庄的他,目睹着平潭从贫穷海岛变身富强繁荣的实验区。“1949年盖的老房子就在前面不远处,盖完没多久我父亲就走了,我那时才6岁,我们这一辈人太苦了……”回忆过往,七旬老人泣不成声,情绪稳定下来后,他反复说道,人一定不能忘本,我们国家发展起来不容易,平潭发展起来更不容易,一定要支持。

说起上楼村这两年的变化,丁仁生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说,上楼村如今多了一个“新身份”,是两岸基层交流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两岸村里长不仅实现了交流互动,村居环境变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密切了,幸福的上楼村蓝图也已慢慢实现。

在丁仁生看来,平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面临的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的发展机遇,身为平潭人,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

“平潭这几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我从来不敢想象的,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这些都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为人民服务的明智决定,我们肯定要无条件支持。”丁仁生说,自己的子女也非常支持,希望更多人着眼大局,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支持平潭开放开发。

来源:平潭时报

文图:陈丽芳 林映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