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简称桂枝新加汤,又可再简称为新加汤,它是《伤寒论》中的一个方剂。此方乃张仲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味加量变方而成,治疗发汗后所出现的身疼痛、脉沉迟的患者。《伤寒论》第62条说:“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四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四两 大枣(擘)十二枚 人参三两,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
太阳表证的身疼痛,一般经发汗后邪随汗解,身疼痛自除。若发汗后,仍然身疼痛,若脉象浮紧或浮缓,乃是表邪未尽,仍当发汗宜桂枝汤。今发汗后,身痛不减,却现沉迟之脉,很显然不是风寒表证,而是汗出过多,津液损耗,气阴两伤,营血不足,筋脉失养所导致。沉为营气微,迟主阴血少,也为营血不足,气虚血少,充盈鼓动血脉的力量不足,故脉沉迟而涩滞不畅。故成无己说:“汗后,身疼痛,邪未尽也。脉沉迟,荣血不足也”。“表邪盛则身痛,血虚亦身痛。其脉浮紧者,邪盛也;脉沉迟者,血虚也。盛者损之则妄,虚者益之则愈”。
汗后气血不足的身疼,当应温补,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是由桂枝汤加重芍药、生姜的用量,再加人参所组成。桂枝汤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加重芍药以滋养营血,行于经脉而定痛,且制姜桂之辛散,免走肌腠而发汗。加人参补气生津,调营养卫,人参得桂枝,则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重用生姜可宣通阳气,使药力达于体表。故《古方选注》说:“桂枝汤调和营卫,一丝不乱,桂枝、生姜和卫,芍药、大枣和营。今祖桂枝人参汤法,则偏于卫矣。妙在生姜加一两,佐桂枝以大通卫气,不使人参有实邪之患;尤妙芍药亦加一两,仍是和营卫法。名曰新加者,申明新得其分两之理而加之也”。
“腹满时痛”,《伤寒论》中的一个方剂重于平肝缓急
妇女更年期,是生理上的转变时期,正确地调养是关键
在临床中,太阳病,大多数患者都可汗后而愈,发汗后出现身疼痛、脉沉迟的患者很少。故临床上不只限于汗后变证,杂证中也经常见到,多见于产后虚羸,久病体虚,或禀赋素虚的患者。治疗本证,重在益气养阴,填精补血,调和营卫,使气津恢复,机体得养,则身疼痛自止。因证属正虚精夺,故不宜复发汗重伤津液。亦不可用辛燥疏散的药物来耗伤营阴。
本方证是发汗太过,营气虚损,筋脉失养为主要病机的病证。症见身疼痛,脉沉迟,就临床来看,本证常见于妇人产后,耗伤营阴,导致营阴亏虚,营弱汗自出,此与发汗后汗出而营阴虚少的本质是相同的,其症还伴有怠惰倦卧、身体酸软、心悸气短、面黄少华、舌淡四肢拘挛,恶风,舌淡等。故都可以用此方来治疗。但临证不能以产后多虚,先入为主,必然诊查清楚,没有实证才可以虚论治,若有实证,这当按实证论治,切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总之,桂枝新加汤临证属营卫不和、营阴亏损所致身疼痛或汗出,但见脉沉或沉迟的患者,即可应用。当然本方根据病症的不同也可加减运用,若有汗出不止,兼见烦躁、坐卧不安,见舌尖红者,宜桂枝新加汤合用栀子豉汤,舌不红者,桂枝新加汤加龙骨牡蛎。若素体阳虚易汗,可加玉屏风散。血虚甚可酌加当归,头痛可酌加川芎。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太阳说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