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能因为了解的不多,或者医生解释的不够,不少患者会以为肠上皮化生必然往胃癌发展,其实不然。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够治好,但也有少数人可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一般不会癌变,所以我们无需慌张。

《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据医学统计数字显示,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每年新增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

然而,正如一口吃不了个胖子一样,胃癌也不是说一下子就得了,一般需要经历四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这种胃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多是因为喜欢喝酒、喝浓咖啡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有的人只会感到肚子有一点不舒服。严重的会有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的情况。

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够治好,但也有少数人可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一般不会癌变,所以我们无需慌张。

第二个过程是萎缩性胃炎

萎缩并不是说我们的胃变小了,而是指在胃镜下观察到的胃固有腺体的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

我们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彻底恢复。时间长了,会慢慢演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概率:5~10年为3%~5%,10年以上为10%。几率很小,也无需慌张。

第三个过程是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胃里长了像长在肠子上的细胞。也就是说,我们的胃表面本来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胃酸功能的细胞,肠道表面上长的是另外一种细胞,但是随着胃粘膜被破坏,胃粘膜上皮结构越来越像肠子表面的细胞。

可能因为了解的不多,或者医生解释的不够,不少患者会以为肠上皮化生必然往胃癌发展,其实不然。

胃癌确实有一定可能由肠上皮化生发展而来,但肠上皮化生离胃癌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距离。不要因为检查出肠化生就背上思想包袱,焦急忧虑,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若能及早识别和及早干预,也是一种防止癌变的有效途径。

第四个过程是异型增生

与胃癌有高度密切关系的不是萎缩、肠化,而是一种被称为“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也就是一种胃粘膜腺体细胞的异常增生性病变。

当肠化生进一步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时,癌症概率就一下子提高了。它分为低级别异型增生和高级别异型增生,其中高级别的进发为胃癌的概率为60~85%。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护胃呢?

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需要经历以上四个过程,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但是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长期得不到缓解,部分会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当胃黏膜持续受损且不能及时修复,会导致癌前病变,再发展下去,就是早期胃癌。

通过胃镜及病理等检查,就可以确定慢性胃炎的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只要患者没有超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这一步,都可以通过健康生活及合理治疗逆转或者稳定病情。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养护胃呢?

1、定期做胃镜检查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现在已经出现了无痛胃镜,可以在没有任何感觉中就做完胃镜。如果您的胃不舒服,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胃有个直观的了解。

2、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饮食应细嚼慢咽,少吃粗糙及腌制食品。忌暴饮暴食和吃辛辣霉变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族的食物;

3、戒烟戒酒、作息规律

长期吸烟、饮酒的危害说了这么多年了,想必大家已经都知晓,因此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既然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必然要做出一点其他方面的牺牲。

4、保持心情愉快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如鲠在喉,吃不下去东西。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直接导致胃肠分泌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黏膜保护层受损。所以心情舒畅对保护胃也是大有裨益的。

5、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患者遵医嘱服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