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是否令你焦虑难安?

举不胜举的创业大赛是否让你眼花缭乱?

想深入了解创新idea的来源吗?

创新创业比赛获奖者来分享经验了!

/王玥/

——食品学院包装工程专业2016级学生

科研项目、发明创造、各类竞赛,她都成绩斐斐。她是中国包装创新奖学金一等奖的获奖者中全国唯一的本科生。她也曾带队参与四川省“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斩获了省级银奖。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她也获得不错的成绩。

科研兴趣计划时期的复合膜、省级创新训练项目时期的保鲜方式、将两者结合创新得出的食品级面膜……王玥所研究的课题都是围绕抗菌材料展开并逐渐深入的。“选定一个方向,最好就坚持下来。”她如此说到。

导师的意见、文献的广泛阅读、对实验的不断思考、对生活的关注、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所有的要素组合起来构成了王玥在科研上的成就。

除此之外,做科研还需要其他素质或能力。王玥以“能动能静”一词概之。“静”可静心思索、撰写文案及总结创新,“动”可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项目或者课题的优势、团结协作并进行良性竞争。

提到参加此类赛事的经验或建议,她表示首先要了解比赛本身,比如“创青春”和“互联网+”比赛都更偏向于商业,而“挑战杯”则更注重学术研究。“就像写作文一样,要充分审题,方能扣题。”

此外,在撰写计划书的时候,在官网上查看历年比赛的优秀作品也是很有必要的。从模仿中创新,从传承中发扬。最后但最重要的是,结合当下热点,找准课题,充分挖掘课题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坚持就会有转机,努力就会变幸运。坚定地朝自己的方向走去的王玥一路努力一路变幸运。她也将这句话送给学弟学妹,祝愿他们常怀四心——好奇、上进、感恩、宽容,一起变幸运。

/罗浩天/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级学生

中共党员,现任园艺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大一至今共获包括第五届“互联网+”创业大赛省级银奖在内等7项大奖。2019年11月,他负责的《“渭川千亩”科技助农帮扶计划》项目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国家银奖,是我校在该项赛事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与创新创业的结缘,看似意外,却又是命中注定。他谈到,因为家人或多或少从事不同程度的商业活动,所以“商业”这样的词汇便时时出现在身边,也因此从小在心中播下了“创新创业”这颗种子。

“创新创业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困难层出不穷。”谈及当初备赛过程,罗浩天不免感叹一番,“时时改稿子到凌晨三四点已经是家常便饭,偶尔还会在调研过程中不被农户所信任,因为不容易,所以得来的调研信息尤显珍贵。”

创新创业不是单打独斗,这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当然团队成员架构要合理,团队成员和项目要有高度符合性。在备赛过程中要认真参加培训,每次参加培训都会有新的思路,甚至给你的项目找到新的方向。

“如果我们有一个创新且可行的想法,不要浪费它,将其与自身专业相结合,通过调研、走访、实践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对所做产品要充分了解,当然项目本身要有价值与意义,能高效解决社会痛点。”

最后,罗浩天也提到,当自己提出的项目确实足够好,不要轻言放弃,要相信自己的团队,多和指导老师沟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能完成的,过程总会有许多的磕绊。也因此,他始终坚信,遇到任何坎坷都放松心态,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项目所遇到的问题才能轻松应对。

“我鼓励师弟师妹们去参加各类比赛,从0-1固然困难,但请相信我,当你一路走来并坚持到最后时,你会感激那个一直未曾放弃的自己。”采访的最后,罗浩天如是说道。

/曾宣烨/

——管理学院学生

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连续两年必修课成绩、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专业前五,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挑战杯”四川省一等奖、“互联网十”全国总决赛银奖、“农科学子”全国一等奖等20余项校级以上奖励。现已有一篇文章被CSCD期刊录用。

曾宣烨感兴趣的项目公开招募成员后,她积极报名参加,开始了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由于每天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种种事项,所以她会在前一天晚上做好当天的总结和第二天要完成的事项,包括每个小时自己应该要完成哪些事,出现时间冲突时应该如何解决,新增事项留出多少备用时间等等。

曾宣烨不仅在创新创业上颇有成就,在时间管理上,她也有一些平衡和协调学生工作、学习成绩和创新创业关系的方法。合理利用时间、规划时间。由此在学习与工作中找到平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并从中找到对于学习和工作的热爱与激情,是她一直践行的道理。

“过程即是奖励。”对于开展创新创业的心路历程,她认为相较于结果而言,要更加注重过程。这句话虽然说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实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一路上,曾宣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她也有一些小建议想分享给正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发展的同学们。她认为首要关键的是项目,项目质量直接决定在比赛中能走到哪里。其次是团队的成员,要找到目标一致、行动力强的成员。

最后,一定要付诸实践,要敢想敢做,坚持并且有持续且强烈的成功愿望。

/路雪峰/

——茶学专业2017级学生

作为“蜀色茗香”团队的队长,2019年,他带领着团队斩获了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国赛的铜奖。

他与创新创业的初相遇,还得回溯到刚入大学时。受班助师兄影响,又恰逢班主任是创新创业的指导老师,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他很快便接触到了创新创业的相关项目,也因此发现了自己对创新创业的极大兴趣。

“开始时取得好成绩会很难,项目的专业性很强,作为一名新生,这时候要做的,便是坚持。”在这样一个充满未知性的挑战面前,路雪峰毫不退缩,灵感迸发时大胆创新,将好的想法及时转化应用;迷茫疑惑时转向导师,导师专业的建议、适时的点拨时常让他茅塞顿开。

从生涩懵懂到如今的游刃有余,路雪峰成长为了“互联网+”团队的队长。“我主要负责给团队制定方向,分配任务。”他坦言,一个团队若想走得远,队长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若一个队伍的队长做不好决定,协调不好队内关系,队伍很难继续发展。”

“有时候仅是计划书排版问题都可以做很久,更别提大改一次上万字的计划书。”他提到,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工作量都很大,成员们加班加点改策划、PPT是常事。而作为队长,面对着成员们五花八门的观点、不同指导老师不同的意见,他必须果断坚决地做出最有益于团队的判断。

在省赛结果出来的刹那,路雪峰虽高兴却也忧心忡忡。省赛并非当场评出结果,得知成绩后再准备国赛,时间十分紧张,这也直接导致团队受到一定影响,他也因此留下了些许遗憾,“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一定要先一步做好准备。”

尽管前路坎坷困境更甚,但做出了选择便只顾风雨兼程。谦逊,坚持,有担当,成功离不开任何一个重要因素,走好每一步便能稳扎稳打,抵达胜利的终点。

听了以上的经验分享,

你是否对创新创业更了解了呢?

创新创业是一个不断历练的过程,

这条路不仅很漫长,

还会有很多困难,

但挑战的热血不会冷却,

只会在一次次的磨砺中勇往直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