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知道这个片子是因为微信公众号的推荐,于是大概了解到这是曹保平导演的第三部电影,并以此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特别推荐奖。然而,这部电影其实早在2013年就已经拍摄完毕,却因为内容问题被封杀了五年之久,直到现在才终于得见天日。我很庆幸它的解禁,得以让我看到了国产青春片独一无二的一道风景。

文/ 枫炎(鹿鸣文苑作者)

跟大多数观众一样,我一开始也很好奇电影名字为什么叫做狗十三,有过很多猜测,虽然剧情涉及到一条狗没错,但更深层次的隐喻是什么,一直捉摸不透。直到走出电影院,再回过头看这个片名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这个我先不说,留到最后再揭晓吧。

先从剧情上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十三岁的少女李玩(张雪迎饰演)极有物理天赋,想加入物理兴趣小组,却因为英语偏科而被父亲逼迫将兴趣小组改成了英语,正值青春叛逆期的李玩与父亲的矛盾从此展开。为讨好女儿欢心,父亲送来了一只小狗“爱因斯坦”,一开始还很和谐的一家人,因为这只狗的意外丢失,而彻底激化了家庭间的矛盾。在大人眼里,李玩为了找回“爱因斯坦”不顾爷爷奶奶,是任性不懂事,而在李玩看来,本来做错事的大人就应该认真负起责任,于是带动起整部片子内核的齿轮就此缓缓转动。

这并不是一部简单的青春片,以近乎赤裸的真实感,将大多数青少年成长的青春搬上大荧幕,对于中国式家长与家庭的现实苛问,来得生猛且锐利,直捣黄龙、针针见血,是对中国父权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教育一记猛烈的巴掌。我们就像少女李玩一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无奈中与妥协中被迫提前接受大人们的生活模式,但是究竟一个真正的大人该是什么模样呢?是像父亲那样在应酬的场合里主动敬酒,不惜错过孩子爱看的展览,不惜让孩子承担自己巴结的工具?还是在当爱犬丢失后,不得不妥协,不得不催眠自己新来的那只狗就是自己曾经养的爱因斯坦?又或者是重男轻女,不分青红皂白就偏袒最小的儿子,甚至为了儿子牺牲女儿的狗?

我承认,李玩有作为一个孩子会有的任性和不懂事,而爸爸也有自己对于女儿不得已的苦衷。这一点从最后爸爸没有把爱因斯坦送去狗肉店,而是送去了流浪狗之家可以看出来。但是,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在很多细节上,用了近乎残忍的赤裸的形式来表现少女的成长。这种表现既有后妈为了息事宁人,买来一条别的狗冒充爱因斯坦来撒谎愚弄李玩。也有事前暴怒打骂孩子,事后拿打是亲骂是爱来哄人的套路。还有质问女儿“谁让你喝酒的”的时候,女儿反问“上次你不也让我喝酒了么”的讽刺。

影片片名《狗十三》,狗,就是指的李玩的小狗“爱因斯坦”与“爱因斯坦”,而十三,指的就是李玩这个十三岁的少女。少女李玩在两任养狗的经历里,从狗狗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狗的隐喻就是她自己。当熊孩子弟弟欺负狗和爸爸不问青红皂白就打狗之后,李玩蹲下来摸着它的头,那一刻,李玩看到了自己在这个家庭的地位就如同眼前这条狗,可以任人抛弃、打骂和冷落。

至于“十三”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个人猜测的,在原来的海报中,“十三”是写成“13”的,也就大众熟知的那层略有粗俗的含义,所以我猜测,导演是故意借用这种双关的隐喻来讽刺中国家庭、教育、动物保护,以及社会风气问题。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根本讲不完,最好的方式还是观众自己去看,去切身体验这部电影所要传达出来的诸多问题与讽刺。

原标题:《所谓的懂事,是成长的劫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