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在会上获悉,今年,渝北区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重庆市渝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要求,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规划编制等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以“三清一改”(清理垃圾、清理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以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近日,渝北区委召开第106次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农业农村部“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视频会议精神、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审议《渝北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送审稿)》。

近日,渝北区委召开第106次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农业农村部“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视频会议精神、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审议《渝北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送审稿)》。

记者在会上获悉,今年,渝北区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重庆市渝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要求,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规划编制等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以“三清一改”(清理垃圾、清理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以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是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是从面上推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是践行群众路线、提高广大农民幸福感的重要抓手。今年,渝北区将坚持点线面结合、分类实施的原则,按照“抓点、串线、促面”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其中,“点上”聚焦“五沿区域”和“三环十景”持续抓好13个示范点和13个示范片的打造;“线上”主要围绕木耳、兴隆、古路、统景、大盛、洛碛等6个镇连接区域进行查漏补缺,推动串点连线,打造渝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线路”;“面上”重点围绕“保洁”“排危”“植绿”开展工作。

洛碛镇聚居区“花土小院”,栋栋白墙青瓦干净整洁的小楼显得温馨而大方 通讯员 任天驹 摄

具体的重点任务包括四大方面:一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19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约0.52万户,建成3座农村无害化公厕,建成31座旅游厕所。二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19年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99%,抓好农村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建成9个分类示范村。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危房整治。在2019年底基本消除农村唯一住房的C、D级危房,计划实施农村旧房整治提升约6000户。四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计划建设村民小组通畅工程约300公里,建设1—3米宽入户道路300公里,实施聚居点绿化11个,安装公共照明路灯或庭院灯约3200盏,新建10个社区文化室,打造1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着力融入特色地域文化,引入主导产业,注重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带动农民增收,共促共进。

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影响最大、难度最大、政府责任最重的工作。渝北区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有效运转,因地制宜治理农村分散污水,完成11座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和11座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大修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3%,并加强河塘沟渠疏浚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村容村貌既直观反映农村文明程度,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今年,渝北区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对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通过全面推进“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力争实现“三个100%”的目标(即清洁行动覆盖农村常住农户100%,农民知晓度达到100%,农民参与度达到100%),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另外,渝北区还将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19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6%,建立镇级农膜回收站10个,力争废弃农膜回收覆盖全区所有镇街,回收废弃农膜45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7%,并有效控制农药包装废弃物面源污染。

此外,渝北区将大力开展农村植绿工作,立足“补绿、栽绿、补量、提质”,在“四旁一园一点”(即林场和公路两旁、溪河两旁、湖库水域旁、农村居民宅基地旁、森林公园、居民聚居点)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新造林和林相改造,大力提升村容村貌。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闫仪 通讯员 郑和顺 任天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