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闲人电影原创:idlemovie)

年初的时候,34 岁的北大留美硕士王猛发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控制了他30年,从小到大都要按照父母安排的路线行走,稍有差池就会被强行拉回。

甚至在他坐公交去上离家四五公里的奥数班,文件夹被人故意划坏,妈妈的反应居然是兴奋:“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因为只有让他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才会让孩子一直留在自己的身边。

为此,在成年后,他选择了12年春节不回家,拉黑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6年。

最近一次回家是2015年补办身份证,因为拿户口本才回家待了10分钟,母亲问他能不能住一晚,他说不能。

反过头来想,换做是任何人,都没办法去指责和怨恨一个用整个生命对待你的父母,爱越深,束缚越深,这是最痛苦的事。

这种爱往往也会变成困扰,以爱的名义“绑架”你,让孩子被迫成为淹死的鱼,本可以在水中随意摇摆却让窒息的爱翻了白肚。

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但这样的母爱像毒药,而这样的爱过去、现在、未来都将存在且并没有多少父母愿意去改变。

台湾最近新出的一部剧,把这种令人窒息的母爱拍了出来,网络上把它称为中国版的《黑镜》。

实则不然,《黑镜》的立意是以科幻为主,探讨人性的各个维度,《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五个故事却真实地发生在每一个中国家庭中。

不忍而又残酷。

本剧的导演陈慧翎,曾执导《下一站,幸福》和《拜金女王》,在拍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期间,宫颈癌复发中断拍摄,化疗后立马投入片场,前后花了3年时间。

之所以这么拼是因为她很想把这件事情一针见血地讲完,因为很多孩子、父母都在受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共有10集,每两集一个故事,分为五个篇章,全都以成绩和学历为主题,通过直观的方式突出中国式教育。

第一集《妈妈的遥控器》尤为恐怖,它的恐怖不在于剧情惊悚而是真实,会真实地在每一个家庭中上演。

《妈妈的遥控器》讲的是一个控制欲极强且总以“为你好”的名义“绑架”儿子的故事。

15岁的小伟是名初三学渣,父母离异后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临近毕业时想和同学们去毕业旅行,可是,碍于母亲的原因,他的计划很难实现。

为了和同学们一起旅行,他仿刻了学校的印章,拿了假的成绩单给母亲,不曾想,妈妈发现了他伪造的证据,被气的够呛。

奇怪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小伟的生活一直被卡在星期三。

每天都会错过公车、撞倒陌生人、遇到载百合花的司机、同学们讨论同样的问题……一遍一遍地重复似曾相识的经历。

原来是妈妈从一个神秘男子那里拿到了一个遥控器,可以随意操控小伟的时间。

只要她想就能够让小伟永远停留在那个可怕的星期三,直到他承认错误。

受不了这种无休止“折磨”的小伟拿了真的成绩单给妈妈,但是这样就会结束吗?太天真。

妈妈告诉小伟,既然有了这个遥控器,他就有了比别人无限多的资源——时间。

功课上有听不懂的地方就去上补习班,一次不行,那就上10次;不爱吃苦瓜,那就不断地重复,强忍着也要吃下去;不能穿短袖,要穿妈妈给买的衬衫,这样才有男孩子的样子。

在遥控器的胁迫下,小伟只能屈服,至于毕业旅行想都不要想,同学朋友,毕业后都会慢慢疏远,不要也罢。

即使老师过来家访劝解妈妈,直接被妈妈一句“如果孩子耽误了功课,你能负责吗”给顶回去。

并没有其他办法改变这种现状的小伟默默地接受母亲给安排的一切,尽管这种要求近乎苛刻。

他要按照母亲母亲期望的那样,努力读书,考上好的大学,不让母亲失望,不然就辜负了母亲的辛勤付出。

某天,他在图书馆遇到了同样喜欢画画的小岚。

小岚活泼浪漫,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自己喜欢去的每一个地方,她的父母都对她异常支持,不用受到任何约束。

她简直就是小伟的理想面,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小伟对小岚产生了好感,两人相处的那几天是小伟最快乐的时光。

好景不长,母亲通过实时定位找到了小伟,当时,妈妈还笑眯眯地请小岚吃饭,一回到家,变脸比翻书还快。

呵斥小伟与小岚分手,她小小年纪就染发一定不是好学生,早恋还会耽误学习。

并且掏出遥控器让时间回到两人未相识之前,哪怕小伟跪下来求她,母亲还是毅然决然地按下了遥控器。

小伟疯一般地跑到小岚家,可是,小岚早已不记得自己。

情绪几近崩溃的他,在门外嘶声裂肺地吼叫到“我是纪配伟”,然而声音再大也不会有人回应。

梦中,他身处海里,周围有死党和爱人和他嬉戏玩闹,入水出水的瞬间,整个海面荒芜的只剩下他一人。

孤独、寂寥,顷刻袭来,他站在原地没有任何依靠,想发声呐喊都不知道从何说起,母亲变态般的控制欲让他想到了死亡。

割腕、电击、跳楼,每天换着花样自杀,可妈妈的遥控器总能把他救活。

一次自杀又被救活之后,生无可恋的小伟对母亲说“妈,你到底要我死几次”,当死亡也不能结束这一切,还有什么能更绝望的呢?

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小伟遵循母亲的每一个要求,成了有出息的企业高管。

虽然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人生赢家却也输掉了整个人生,一辈子都活在母亲的指手画脚下没有专属自己的自由。

他已经有女朋友了,但母亲不喜欢便硬安排他去相亲,成年后,他的未来依旧活在恐慌当中。

不想再忍受漫无边际的控制的小伟夺回了本应属于自己的遥控器,两人争吵,小伟被货车撞死。

在小伟被撞死之前,母亲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仔细回味简直就像诅咒一样。

小伟说:“这个遥控器,它是我的。”

母亲回答到:“你以为我就这么一个遥控器吗?”

这句话导致了小伟的失控,也间接致使被车撞死。

因为爱我们才来到了这个世界,可是,这份爱为什么要加许多附加条件呢,或许,这部剧会让看到的人觉得不舒服。

可这一切确在真实的上演,原著作者吴晓乐说过这么一句话:

“不舒服的话,是因为那些都是真实的,那些孩子就是这么不舒服,而且现在可能还有更多的孩子一样地不舒服!”

父母觉得波澜不惊的管教却在我们心中造成了惊涛骇浪的伤害。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父母会让我们没有朋友。

小学时说外面太危险,不让我们出去玩;初中时说要用功读书,不要跟那些小混混一起瞎逛;高中时说静下心来才能考个好大学,别整天想着毕业游;

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学,依然被禁锢在家中,因为在家应酬背书才可以上事业单位;最终,进入社会一直待在家中却开始嫌弃我们不出去找朋友。

这时的我们早就没了知心的朋友。

虽然在现实中并不会像剧中那样有操纵时间的遥控器但他们有堪比遥控器的苦肉计,凡是正常的孩子都会不忍心看到父母伤心,所以他们的“计谋”每次都能得逞。

而且每一个父母都有着同样的经典名言“现在你恨我没关系,将来你一定会感谢我的”、“我这都是为你好”等等。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说到孩子就是我的全部,我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而活,其实,这样的认知是极其错误且浅显的。

在孩子成年之后就应该让其在社会中摸爬滚打而不是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父母也应该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

毕竟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也没有人会因为某些原因让它停驻,不论男孩还是女孩终有一天都会离开父母的身边去过的自己生活。

一旦把孩子视为全部,到了这时,对孩子和父母都是一种残忍,我们常说最好的爱是放手,这句话适用于每个年龄段的人。

孩子对父母少了依赖,啃老便会减少,父母不剪断孩子的翅膀任其翱翔,空巢老人也会减少。

在中国,空巢老人的形成除了孩子不在身边之外,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把所有都放在孩子身上,自己并没有其他爱好和交际,所以他们老了之后才会觉得孤苦寂寞。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是他们最好最后的避风港,他们是你最暖最厚的军大衣,相互依存却少有干预,可以互相尊重,也可以天马行空。

高学历并非人生的全部,让孩子服务于自己的意愿,这种强人所难的扭曲观念,早就应该摈弃。

作为父母,真应该反思一下,当自己逼着孩子上补习班,不断地向孩子灌输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思想时,是真的爱孩子还是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同样,站在父母的角度换位思考,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和父母正确的沟通交流,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并试着一起协同安排人生,而非一言不合就反叛。

闲人电影原创,微信ID:idlemovie

微信搜索关注:闲人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Idlemovi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