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读者发来了孩子的语文试卷,让我帮着分析一下,期望通过我的分析,使孩子的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下图是孩子的试卷,我试着分析一下,并对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建议。

一、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

不用仔细看题目,一搭眼看过去,卷面就显得很乱。以老师的经验来说,这就不是一个能考高分的卷子。

一般来说,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认真。认真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课堂上的听讲和发言,作业的书写和正确率,而在试卷中,首先反映出来的就是书写和整洁度。

有的学生可能字并不是很好看,但是能看出来工工整整,一笔一画,需要擦的地方擦干净,不留痕迹,没有涂抹。

那么,书写这么基本的事情都没做好,答题上就更容易出问题了。

看看二年级学生的作业:

我的建议:

从平时的作业入手,努力做到一笔一画地书写,不写连笔字,不敷衍应付。

二、生字

第一项写音序,可以算是粗心,从其他字的完成来看,能看出孩子是基本掌握了的。

当然,粗心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绝不是借口,更不能忽视。

第二项“漂”的读音,以及后面的题目中“队员”、“扁舟”、“剪”的字音,都指向一个问题:生字掌握不扎实。

我的建议:

课本中的生字、词语,要不打折扣地绝对掌握。

什么意思呢?

平时写生字作业,不允许出错。听写词语,尽量少出错、不出错、不重复犯错(错过一次的,不允许错第二次)。

三、词语搭配

清晨的田野、黑黑的森林(虽然老师判对,但我觉得并不是很好,茂密的森林是不是比较好呢),属于词语搭配不好,实际就是不会使用词语(同理类推,组词的题目不会做,说明写过的生字不会用)。

具体分析,一是不理解词语的意思,二是平时积累不够,三是语感不好(有的搭配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

我的建议:

多读语文书中的课文(多读书当然是好方法,但是现在不适用于这个孩子,先保证把学过的课文正确、熟练朗读)。

四、课文内容理解

关于雷锋叔叔和沙滩上的城堡的题目,加上前面的题目中“贝”的意思,考的都是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

孩子做错了,有这几种可能。

第一,老师上课的时候,是不是讲了(不排除有的老师有所疏漏,或者讲了也没强调,没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二,孩子是不是听了,听了是不是懂了,懂了是不是记住了。

如果用这些问题问孩子,孩子回答不出来,那就说明在孩子的听讲上,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第三,孩子对课文不熟悉。

为什么不熟悉?读得少!

有的孩子该预习没预习,或者敷衍了事(一般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提前读课文进行预习),再加上上课听讲效果不好,课后也不再读课文,所以对课文没什么印象,学完就忘。这样一来,答题自然答不对。

我的建议:

1.读课文,每天读课文。

2.努力提高听讲的质量。

五、阅读短文

试卷中的阅读短文题目较少,难度不大,看不出更多的问题。

“争论不休”的“休”是什么意思,看起来是词语的理解,实际上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这道题想做对,有2条路径:

一是平时积累的词语够多(这要靠多读书、多记忆,看书多,不过脑子也没用);

二是用平时学过的方法,去理解词语。平时学课文的时候,会讲到词语理解的方法,比如:

1.根据字面的意思拆解、组合,

2.结合上下文理解,

3.看插图(有图的时候使用),

4.排除法。

具体到这篇短文,小蛇和蚯蚓争论不休,看看上文,写的是小蛇和蚯蚓你一言我一语在争论,再看看4个选项,歇息就是休息的意思,快乐美好谈不上,禁止也不符合(当然可能孩子不认识歇息的“歇”、禁止的“禁”,或者认识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就又说回到平时要多积累),只能选“停止”。

我的建议:

1.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理解能力。

2.适当做一些阅读短文练习。

六、看图写话

孩子的看图写话,存在的问题是:错字多、句子不通顺、啰嗦。

错字多,就又回到生字的掌握问题上了,生字不熟练,使用的时候想不起来,没学过、不会写的字根据印象乱写(如“茶水”的“茶”)。

句子不通顺、啰嗦,主要是因为:

1.写得少。

2.语感差。

我估计平时看书少、读课文少、说话也少,这里的说话,指的是有思维含量、需要自己组织语言的说话。

3.不检查。如果写完自己读一读,有些问题是能够发现的。

我的建议:

1.多说,没时间的时候,可以口头作文练习。

2.适当多写。

七、关于试卷和评分标准

试卷中的“兴致勃勃、油腻腻、放鞭炮、雪中送炭”等词语,有些字没学过,作为老师批改来说,我们是不扣分的。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来说,如果孩子想写,就写正确,不要似是而非,如果有难度,可以用拼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