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两会提到的“救命神器”现身苏州,每个人都该学会怎么用!

“部长通道”是近些年全国两会的亮点

今年还增设了“代表通道”“委员通道”

亮相的代表和委员不仅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还带来了很多东西

比如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展示翻译机

▼▼▼

全国人大代表郭大进拿出了苹果

▼▼▼

3月10日下午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二场“委员通道”开放

三位走上通道的委员都是来自医疗卫生界

其中全国政委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敖虎山带来的一件东西引发关注

他说了啥,可以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敖虎山在委员通道上表示

在我国,每一分钟就有一人出现心脏骤停,但心肺复苏普及率却不及1%,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被称为心脏骤停“救命神器”且在发达国家常见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配置率、普及率和知晓率更是窘境连连。

有数据指出,当发生心脏骤停之后,尽早一分钟使用AED除颤,便会多一分抢救成功的几率。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心肺复苏培训,将其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考核、企业入职培训考核、驾校考核等人们生活常见项目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他手里拿着的

是被称为“救命神器”的AED

AED是什么?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部能够自动监测患者心律、并施以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运作的医疗仪器。

AED的最大作用,是能够对心脏以放电的方式终止心室颤动,从而使患者恢复心脏功能。AED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且使用者可以快速上手,称得上是一种活脱脱的傻瓜机

AED有多神?

一个突然心跳骤停的患者,每提前除颤一分钟其成活率就能增加7%-10%。面对中国每年超过50万的猝死人数来说,AED配得上“救命神器”这个词。

AED是全世界的通用称呼,也就是说即使你在国外,只要说AED,大部分受过急救培训的人都懂。国外的机场、学校等公共场所大都安装了AED,以及时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

有一个数据足以证明它的威力:当病人在1分钟内接受电击除颤,存活机会达到90%,如果10分钟才行电击除颤,病人存活的机会就下降到不足5%

这几年,我们也遇到过

在公共场合突发心脏疾病

却因为没有AED等急救设备

或是没人会使用

导致悲剧一再发生

AED不普及

没人会使用

救命神器在我国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组数字

在很多发达国家,AED已成为与消防设施同样重要的公共安全设施,美国的许多州以立法的形式强制要求所有学校和运动竞技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从2010年10月份以来,英国政府在机场、商场、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了1万台自动体外除颤器。每10万人配有AED的数量,日本是393台,美国是198台,数量较少的台湾地区也有17.4台。

而我国除了首都机场、奥运体育场馆,上海地铁站,以及深圳机场、深职院刚有安置之外,其他公共场所几乎难觅“神器”身影,甚至大部分老百姓都不认识AED为何物

在我们周围

上海公共场所的AED数量去年已经达到1000台

江苏省去年开始也陆续在公共场所投放AED

好消息是

苏州也已经有了AED——

2016年,苏州市红十字会联合苏州市应急办、苏州市卫计委等部门举行了自动体外除颤器试点配置启动仪式。

截至目前,苏州市红十字会已在苏州汽车客运北站、汽车客运南站、汽车客运西站、苏州市行政审批局、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吴江区行政服务中心、吴中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以及苏州市职业大学放置了自动除颤仪。

苏州市红十字会已将自动除颤仪使用方法纳入红十字初级救护员培训大纲,各区红十字会将与投放单位紧密配合,指导各单位完善机器的管理和维护,积极开展自动除颤仪管理员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确保自动除颤仪更好地发挥作用。

假如遇到危急情况

身边又有AED

你会使用吗?

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AED?

当你发现一个人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很可能是心脏骤停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

1、倒地猝死的患者是成人(≥8岁)时,少于5分钟猝死先AED,大于5分钟猝死先CPR(心肺复苏),再AED除颤。

2、儿童(1-8岁),先CPR,再用AED除颤。

3、婴儿(<1岁),不适用AED。

AED如何使用?

Step1、取出AED,按下电源键,将机器上预连接的电极片按语音指示粘贴到被救者身上。

Step2、在连接电极片后,根据机器语音提示探测心率,完成充电后,根据语音提示按下放电按钮。

Step3、放电完成后,根据语音提示的CPR节拍器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人员赶到。

首次除颤后患者没能恢复,AED会自动逐步升级电击能量,开展第二、第三次除颤。

如此救命神器

在我国不仅需要大力推广

更需要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