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回到上面的新闻中,如果已全面取消了中高考加分政策,那么,查学生家长的任职,无论是为了“给高干子弟加分”,还是为了防止“干部滥用职权给孩子考试加分”,都没有任何意义了,这就能从根本上消除加分政策带来的不公平。中高考是许多普通家庭,尤其是寒门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实现向上流动唯一且相对公平的竞争方式,如果加分政策被滥用,以及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自己的孩子加分,无疑会让中高考的相对公平公正性打很大的折扣。

针对山西朔州朔城区第七中学要求班主任统计初三学生家长任职情况一事,4月30日下午,该校党支部书记刘禅告诉记者,此行为是学校执行区教育局要求,防止有干部滥用职权给孩子考试加分。

——4月30日 澎湃新闻网

为了方便家校之间的联系、沟通、交流,学校去统计学生的住址、父母单位等基本信息,这无可厚非,但是,统计学生家长任什么职务,是不是副科级及以上的干部,显然就出格了,越权了。而此事件曝光后,不管是网友“给高干子弟加分”的猜测,还是学校“防止干部滥用职权给孩子考试加分”的辩解,都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即在现实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孩子中高考加分。

近些年来,“全面取消”加分政策的呼声之所以会越来越高,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滥用和违规加分的现象屡禁不止。事实上,只要存在中高考加分政策,就会有滥用和违规加分现象,就会有“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一些领导干部如果和学校领导、老师串通一气,是很容易把自己的孩子打扮成“特长生”“道德模范”等,以“符合条件”的作假方式取得加分的。

中高考是许多普通家庭,尤其是寒门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实现向上流动唯一且相对公平的竞争方式,如果加分政策被滥用,以及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自己的孩子加分,无疑会让中高考的相对公平公正性打很大的折扣。

其实,就加分政策而言,抛开其容易滥用和“暗箱操作”不说,允许在考试之外的项目和一些事情上加分,本身就已经违反了考试的程序公平。我们知道,法律上有句格言叫“程序正义”,即在审判的过程中,要有让人看得见正义公平的程序。虽然“程序正义”不一定代表就有实质正义,但没有“程序正义”这个前提,就一定没有实质正义。同理,既然中高考有了考试这个程序,就要让大家看得见这个程序的公平性;既然中高考已规定大家在同样几门学科的考试分数上竞争,那么,不在此范围内的特殊项目和一些事情,又岂能随便带来额外加分呢?

再回到上面的新闻中,如果已全面取消了中高考加分政策,那么,查学生家长的任职,无论是为了“给高干子弟加分”,还是为了防止“干部滥用职权给孩子考试加分”,都没有任何意义了,这就能从根本上消除加分政策带来的不公平。随着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一些中高考中存在的不公因素、不公事情,处理不好,往往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而全面取消加分政策,在让中高考更公平公正的同时,也能彻底消除民间有关“特权加分”的猜测,进而消除由猜测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微信公众号“求智巷”(qiuzx03)联合发布)

作者 | 叶建明

编辑 | 蔡寅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