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喜欢通过孩子的行为举止来判断孩子的性格,但是家长们与孩子的接触时间并没有那么多,再加上孩子在不同情景下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是不同的,也就导致家长们无从判断,到底孩子的性格是怎么样的。

日本儿童交流协会曾表示,经过对数百名孩子的观察,发现孩子的不同睡姿分别对应孩子的不同性格。

可能很多人还不敢相信,简单的睡姿状态竟然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或许家长们可以试着对比,看看你家孩子是否属于其中一种情况。

孩子不同睡姿对应不同性格



1、大字型睡姿

有一部分孩子在睡姿时喜欢正躺着,当然,并非是规规矩矩躺着,孩子们多数都喜欢把手或是脚随意摆放着,通常整个人摆出“大字型”睡姿会相对舒适。

相信家长们看到孩子“大字型”睡姿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这么睡一定很舒服,确实是如此,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选择这种睡姿的孩子,一般都处于放松状态。

多数孩子都怕黑,因此敢在黑夜中呈现这般放松状态,说明孩子对周围抱着极强的安全感,也说明孩子的性格十分乐观,对生活总是抱有积极的态度。这类孩子生性活泼开朗,也相对较为容易引导。



2、趴睡

还有一部分孩子,在睡觉时喜欢采用趴着的姿势,家长们有时候出于好奇,也会询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趴着睡?”等到的回应基本是“舒服”。

实际上,孩子之所以会趴着睡,这也是一种较为本能的反应,算是一种身体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机制。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状态里,腹部比背部来得柔软,也就更为脆弱。

因此,他们喜欢用背部去应对外界,保护柔软的腹部,就算受到攻击,也有较好的应对措施。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清楚,采用这一种睡姿的孩子,多数也较为腼腆,在外人面前容易害羞,就怕成为聚光的对象。

他们做起事情来,还总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只有在他人予以肯定时,才敢放手做。因此,这部分孩子需要家长多一点鼓励,建议家长少点打击教育。



3、蜷缩型睡姿

在日本儿童交流协会的观察中,发现有42%的孩子都喜欢采用这一种睡姿。我们都知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就是呈蜷缩状的,这时的他们也最有安全感。

也可以说,蜷缩型的睡姿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这也意味着孩子在长大以后,如果有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较多的表现,但等到孩子睡觉时,很多生理表现会通过一些无意识的动作展现出来,就比如蜷缩型睡姿。

我的小儿子性格就比较内向,也偏胆小,这点我一直都知道。之前,最让我担心的是他缺乏安全感这件事,后来经过我和老公的努力,才让孩子转变了不少。



在得知孩子的睡姿可以看性格之后,我专门找了几个晚上观察孩子的睡姿。果不其然,小儿子每晚几乎都是采用右侧卧睡姿,而且都是蜷缩着身体,还有几次我还发现孩子睡觉时很喜欢皱眉。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去查房,不比之前的小心翼翼,声音不小心大了点,结果就把孩子吵醒了,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睡眠这么浅

因此,那些采用蜷缩型睡姿的孩子,多数都较为缺乏安全感,睡眠程度也比较浅,容易被吵醒。这部分孩子也较为孤独,如果家长们不擅长引导,很可能会让孩子陷得更深。



4、投降型睡姿

家长们可能清楚,在孩子幼儿时期,都喜欢把双手放在两耳耳朵旁边,呈现出“投降”姿态,而不是把两只小手安份地放在身体两旁。

要知道,投降型睡姿原本是婴幼儿时期的常态,但等到孩子长大之后,如果还是喜欢采用这一种睡姿,也表明孩子较为缺乏安全感,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最初时期的寻求安全感的渴望。

建议家长们对这些孩子多一点耐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当然,相比于蜷缩型孩子来说,这一部分孩子的安全感会强一些。



有些家长自从与孩子分房之后,除了起初一段时间会夜间查房,看看孩子有没有踢被子,时间长了,也就不再关注,甚至不再去夜查。

实际上,通过简单的睡眠表现,也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反应,还得看家长们愿不愿意认真观察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