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港城,智汇宜宾。

8月15日下午,在宜宾临港经开区国际会展中心内,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欢呼声,随着2018中国机器人大赛的持续推进,大赛10余个项目数十个子项目都纷纷通过初赛进入复赛。其中,机器人先进视觉赛、医疗机器人规定动作项目、武术擂台赛无差别2vs2项目和轻量组项目,以及机器人水下对抗项目等多个项目都进入了决赛阶段。

篮球机器人正准备投篮。

此次大赛设立篮球机器人、机器人先进视觉赛、自动分拣机器人、FIRA小型组、服务机器人、机器人旅游、医疗机器人、武术擂台赛、舞蹈机器人、工程竞技类机器人、助老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空中机器人、救援机器人、中型组仿真赛、四足仿生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测试赛)等共17个大项,48个比赛子项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267所院校、1400多支参赛队,4000余名参赛队员参加此次比赛。

当会展中心B、C、D比赛区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时,位于A区的宜宾智能制造展览展示区也发出了惊叹声,智能陪护机器人、智能穿戴、智慧家居、无人机等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嘉宾、参赛队员围观购买。

8月14日—15日,记者将笔和镜头对准了机器人项目,展示智能科技独有的魅力。

医疗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争分夺秒“查病房”

“耶!太棒了!”8月15日上午,在记分员按下秒表那一刻,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参赛选手们欢呼起来,第二轮比赛用时45秒,零失误,他们取得了医疗机器人规定动作项目的冠军。

医疗机器人规定动作项目,要求机器人在10分钟以内,模拟医护人员查病房,完成取药、送达等医疗规定动作,同时可通过语音和视频进行交流,完成远程诊断工作。

赵泽来是本次规定动作项目冠军队队员,本次比赛中,他负责机器人的软件技术。在这个项目上,他还有3名队员,分别负责硬件和控制板操作。赵泽来介绍,当天的决赛分两轮进行,最终取总成绩最优。

“第一轮比赛,对手比我们快4秒,下来后我立即调程序,加快速度,做定点调整。”赵泽来和队友决定最后一搏。在调快速度的同时,他们也保证了操作的准确度,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取得了项目最佳成绩。

该项目组裁判王刚告诉记者,医疗机器人项目已经开设了9年,包括了规定动作项目和骨科手术机器人项目,特别是近年来,比赛规则难度逐渐加大,参赛选手也对机器人的设计有较大改进,更加接近实际应用。

空中项目机器人比赛现场。

空中机器人:心中的蓝天梦

8月14日,2018中国机器人大赛在宜宾火热开赛,作为此次机器人大赛的重要赛事之一,空中机器人项目精彩连连,令人期待。

空中机器人比赛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环境下进行,每个场地都用绳网进行了包围,要求参赛选手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完成各种难度的任务。按照比赛要求,此次空中机器人项目分为无人机大战水果和无人机续航挑战两种比赛,参赛的高校团队需要在比赛中完成动态多目标跟踪定位、自主态势判断与决策、实时任务规划、飞行器高精度控制等多项技术任务,从而控制地面移动物体到达比赛场地的指定区域。

赛场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的“蓝翼队”冷静地操控着无人机穿越一个个障碍,直至无人机落到指定地点,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据悉,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空中机器人比赛,是一个能激发青少年天赋和潜能的非凡的舞台,是一项融知识性、探究性学习于一体的青少年科普运动,旨在培养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创意“智”造的未来创新人才。

观众纷纷拍照摄影留下精彩瞬间。

水下机器人:玩的就是高难度

“我们这次来参赛的有4支队伍,带来了4套机器人。”8月14日下午,记者在会展中心D区水下机器人比赛现场看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信科二队刚刚完成了水下作业项目的比赛。北信科二队队员邓云告诉记者,2018中国机器人大赛中,他们参加了水下机器人大项中的机器人水下对抗项目、机器人水下作业项目及机器人水中巡游项目。

记者了解到,水下机器人可在高度危险环境、被污染环境以及零可见度的水域代替人工在水下长时间作业,一般配备声呐系统、摄像机、照明灯和机械臂等装置,能提供实时视频、声呐图像,机械臂能抓起重物。如今,水下机器人在石油开发、海事执法取证、科学研究和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邓云介绍道,以此次比赛的机器人水下作业项目为例,涉及到手动撞击正确目标物及错误目标物,自主撞击正确目标物;取得水听器、安装水听器到指定区域、去掉海底探测仪器连接箱上盖;采集矿石等任务,这些都是在模拟对海底矿石的勘探及搜寻水下证据。

“只要线缆足够,我们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在淡水5—10米的区域稳定运行。”邓云说,目前,团队正在完善研发水下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提升空间大。不同于陆地机器人,水下动力、环境等各种要素都有可能对水下机器人产生影响,操作更复杂,难度高,十分考验学生能力,对于他们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足仿真项目中,机器人正在比赛。

四足仿真:兼具观赏性和技术性

8月15日,在2018中国机器人大赛现场,四足仿真项目的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70多支参赛队伍各显神通,争取进入最后的总决赛。

此次四足仿真项目分为寻迹赛和越野赛两种,机器人通过识别地面线条进行比赛,红色曲线是前进道路,黑色路面是禁行区域,字母AC和BC则代表上下台阶。参赛选手们站在台上毫不怯场,努力完成着每一项任务,不少选手还多次扭转战局,引来现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火爆的掌声与呐喊声。

“毫无疑问,和原先的机器人比赛相比,这是一场兼具观赏性和技术性的机器人比赛,对抗、策略和技术缺一不可。”四足仿真比赛项目组裁判介绍说,四足仿真项目是去年才列入中国机器人大赛目录的,今年是正式参赛的第二届。

“相对于两足,四足机器人在静止状态下更稳定。”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彬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制造越来越智能化,机器人与人类的生活联系也将越来越紧密。

助老服务机器人项目中,参赛队员正在调试机。

助老服务机器人:能走能看“全能型”

8月15日上午,记者在会展中心C展区的助老服务机器人项目处看到,一个完全模仿老人生活环境的竞赛场地吸引了大量观众,比赛开始之后,参赛机器人必须在这个竞赛场地的三个房间内完成拉窗帘、关灯、检测煤气等一系列动作。

杨爽是广东工业大学参加助老服务机器人项目的参赛队员,说起该项目,她认为对老人来讲是非常有用的。

“首先我们的机器人可以独立行走,还有视觉,就像人的眼睛,可以看到各类事物,并且对它进行一个判断、识别。而且这款机器人可以承载人的体重,100公斤以上进行行走的,这也是帮助老人行走的一个办法。”说起团队带来的机器人,杨爽介绍道,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精度问题,因为要预防机器人不会伤害到老人,不会破坏家中任何东西,需要通过对它进行精度的提升和算法的提高。

在杨爽看来,助老服务机器人市场大,但我国助老服务机器人的研发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更多地与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合作,达成产学研互动,推动产品研发,更好地帮助服务于老人。

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参赛队员王思雨也表示,助老服务机器人不仅可以进行简单的娱乐,还能帮助老人取水,提醒老人吃药,监测屋里的温度、光线等各种状况,非常智能,和现代生活的契合度也很高,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救援机器人。

救援机器人:快速越障“救人”

“妈妈,快看,这里有像坦克一样的机器人。”8月15日上午,在设定的特定场景内,救援机器人越障与搜救项目完成了第二轮比赛,观众群里,年龄小的孩子坐在家长的肩上看到,围栏里的机器人越过高低不一的障碍,搜索到“待救”的物品。

在众多机器人项目中,越障与搜救项目的机器人更显个头大,足有1平方米左右。不同别的机器人,该项目机器人左右两侧分别有三条黑色履带,上方和左右都分别安装有多视角的摄像头。参赛选手们表示,这都是根据赛制要求而设计、完善的。

“我们还做了两手准备,大的机器人是今年新研制的,担心技术不够成熟,我们也带来曾经参赛的小机器人。”山西大同大学的秦天虹一边调整机器人的履带,使它更加防滑和稳定,一边告诉记者。

在这个项目中,秦天虹是第二次参加比赛,他们共有5名队员协同负责该项目,主要通过无人机遥控器遥控,以不同通道控制摄像头不同的视角,来完成机器人的越障与搜救。随着比赛设置的改变,障碍不断增大,难度也在加大,他们也换了许多思路来应对。“越障与搜救项目机器人就是模拟在地震、废墟、火场、矿井、排爆等方面的救援,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学习。”

救援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卢惠民,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参赛学生的指导老师,曾多次带队参加国际国内大赛,他表示,机器人大赛是个多学科交融合作的平台,涉及多方面,既锻炼了学生,也带动他们创新的积极性。

宜宾日报记者 罗友莉 罗雯心 邓烨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