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人身险报告》就明确指出,此前“相互保”定义为产品创新不当,“相互保”产品将网络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虽然短期内吸引了大量客户投保,但涉嫌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报备的条款费率、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而被监管叫停,给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也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接着滴滴打车APP于今年1月2日上线“金融服务”频道,同时推出“点滴相互”,除了0元加入,还宣称最高互助金额为50万元,数据显示,“点滴相互”计划上线1天的参与人数已超过3万人。

前段时间,支付宝上的大病互助计划“相互宝”再次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大众热议的背后,赔审团这一机制能否公开透明议事、有效解决纠纷更加引人关注。

这一类网络互助计划近半年来热度不断升温。除了蚂蚁金服“相互宝”,还有京东商城“京东互保”、滴滴打车“点滴相互”,现在苏宁也紧随其后,推出了“宁互宝”互助计划。

将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各种“互助宝”和众筹能否替代保险?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类网络互助计划之所以引起模仿跟随效应,源于该类产品引发的巨大流量。2018年10月,蚂蚁金服率先推出“相互保”,10天内加入人数超过1000万,一个月加入人数超过1860万,单一一个产品能引来庞大的客户量和流量,不得不令传统保险业侧目,令互联网平台垂涎。

2018年11月13日,京东金融与联合众惠相互保险社推出了“京东互保”,和“相互保”一样打出“0元加入,最高赔付30万”的口号,此外还比“相互保”还多了3万元的轻症保额。接着滴滴打车APP于今年1月2日上线“金融服务”频道,同时推出“点滴相互”,除了0元加入,还宣称最高互助金额为50万元,数据显示,“点滴相互”计划上线1天的参与人数已超过3万人。截至目前已有53.86万人参与。

网络互助计划监管前景未明

这类网络互助计划在短时间内吸引众多消费者加入的同时,也引起了监管的关注。2018年11月13日,“京东互保”上线1天就被叫停,京东金融方面称公司当日属于灰度上线测试,此后将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后再择期推出。不过该产品至今未再上线。

半个月后,蚂蚁金服的“相互保”突然宣布升级为“相互宝”。升级原因为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受到监管约谈,信美相互不能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的名义继续销售《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将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各种“互助宝”和众筹能否替代保险?

在业内人士看来,将网络互助计划与保险“混为一谈”是这类产品的问题所在。近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人身险报告》就明确指出,此前“相互保”定义为产品创新不当,“相互保”产品将网络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虽然短期内吸引了大量客户投保,但涉嫌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报备的条款费率、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而被监管叫停,给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也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从整体来看,该类网络互助计划的优势在于让中低收入人群、隐形贫困人群更容易获得健康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防范这部分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致穷现象。但相对于重大疾病产生的费用而言,目前的各档保险金额提供的保障仍然较为有限,特别是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长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保障不充分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将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各种“互助宝”和众筹能否替代保险?

近两年资本大鳄纷纷进入保险市场,层出不穷的新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对于普通的家庭,医保基础上,补充一些百万医疗险、意外险,1000元左右就可以解决百万的治疗费用。同样的风险,不同的家境、理念千差万别。保险不是应对风险的唯一,但却是防范家庭风险的最好方式。

保妹还是认为,家庭风险管理中,保险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选择适合自己和家人的保险产品,才能为家庭保驾护航!关于保险,你有什么疑问呢?欢迎添加保妹微信15384068869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