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当时专家在看到村民家中的物件时,凭经验判定此物应该是古代用来熨衣服的“熨斗”,极具考古价值。于是村民挖出的这件遭到文物贩子嫌弃的文物,最终被专家带回了当地博物馆中收藏。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有一位村民,在邻县务工的时候意外地挖出了一件文物。当时他在工地上挥起锄头劳作着,不想一锄头下去却挖出个形状好似长柄平底锅的铜器。当时他看这是件铜器,便想着难道自己是挖出了文物?
于是他找到了当地的一位文物贩子,想要把这东西卖掉。不想那文物贩子看这铜器之上,布满铜锈十分破旧,而且样子也不像是什么珍贵物件,于是十分嫌弃的给出了一个低价。一听文物贩子的报价,这位村民就歇了自己想要把它卖掉换钱的心思。之后还是把它带回了自己家中,当成一个“水舀子”。就这样一直到几年之后,周宁县博物馆馆长等人前往这位村民所在的泗桥乡做文物调研时,这位村民找到了他们,并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看一只铜质的“水舀子”,并说明这是自己在邻县工地里挖到的。
想请他们帮忙鉴定一下是否有收藏价值。而当时专家在看到村民家中的物件时,凭经验判定此物应该是古代用来熨衣服的“熨斗”,极具考古价值。于是村民挖出的这件遭到文物贩子嫌弃的文物,最终被专家带回了当地博物馆中收藏。
在博物馆中对其进行研究鉴定后,几位文物专家最终认定这只熨斗是东汉末年的文物,距今已经有近1800年的历史了。并且据专家介绍,古代熨斗最初发明时,并不是用来烫衣服的,而是被当作一种刑具使用。到了秦末汉初,其功能才定为熨烫衣服,并且一直到1913年美国理查德森成功研制出电熨斗,这种古式熨斗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在古代,这种熨斗还并非平民百姓家里可以用的。青铜器制品在当时还属于奢侈品,青铜熨斗则一般用来熨烫丝织物,只有王公贵族家里才会有大量的丝织物。普通老百姓都是粗布麻衣,根本用不上青铜熨斗。因而它具有极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与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