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扒一扒《延禧攻略》的妆容。

造型师是和于正合作多年的宋晓涛,也是《宫锁心玉》的造型师,但现在整体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呀。

从艳俗的大粉色到最近被提得都滥大街的「莫兰迪色」,看来大家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成长呀,当红编剧与造型大师尚且如此,我们想要变美更要加油学习啦。

清代妆容特点

我们先来看一下,唐、宋、明、清的妆容潮流是什么样的。先来说说唐代。

唐代国力强盛,高度开放,妆容方面变化变化极多,有「一日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之说,你们感受一下。

(唐代仕女陶俑)

总体来说,大浓妆,流行大粗脖子,且相当的浪费腮红,就是唐代了。

宋明时期,兴起程朱理学,这一时期女性的妆容都是「薄施朱色,面透微红」,是裸妆没错啦。

按照时间顺序看宋代皇后的画像,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一个由夸张到简化的过程。

宋真宗、宋钦宗、宋宁宗皇后像

到明代,有了追求清秀素雅的审美风尚,明代女子的妆容可以算是最符合现代审美的了。

虽然画了级细的柳叶长眉,但是唇色自然,唇形舒展,胭脂比例在脸上也恰到好处,眼线向后拉长画出丹凤的效果,被称为「凤梢」。

(陈洪绶升庵簪花图轴 图源:故宫博物院)

到了清代,政治格局稳定,经济发达,宫廷积累了更多的财富,女子的服饰风格和配饰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装饰品非常奢华。

但在妆容方面却基本延续了明朝素雅简洁的大方向。

总结一下就是,唐代妩媚,宋代纤弱,明代素雅,清代端庄,妆容手法由繁至简,逐渐演化成现代的妆容审美。

延禧攻略中总体妆容风格还是比较符合史实的,同时也根据现代审美做了调整。

我们来细扒一下各个环节。

底妆

古时候的底妆配方,多以粉为主,米粉、铅粉,女子上粉底叫「敷粉」。说的「洗净铅华」就是把铅粉洗干净。

宋代 影青印花瓷粉盒(四川博物院)

所以出来的妆效应该也是哑光的。

除了宫廷剧质感巅峰的《甄嬛传》选择了雾感哑光的妆效之外,即将开播的《如懿传》同样选择了不饱和灰度高的色调,搭配哑光底妆。

而其它一些剧,比如说《武媚娘传奇》,因服饰与影像色调明亮,因此底妆光泽度也稍高一些。

画一个干净的哑光妆面其实非常简单哦,先用遮瑕产品遮掉黑眼圈和痘印,再用海绵蘸取粉底液从面中部向外拍开,再用无光泽的散粉轻拍面部定妆,就可以做出干净清透的哑光妆面啦。

能达到哑光感妆面的粉底液有:YSL的羽毛粉底液、雅诗兰黛的Ddouble Wear,平价产品比如欧莱雅的24小时哑光粉底液等等。

眉妆

唐朝的眉毛最花里胡哨,随着不同的年代流行的眉毛截然不同,有粗有细有大有小。

而清代的眉形变化相比唐代简单多了,以细长无峰为主。左边这个大概是一字眉鼻祖了。

(清宣宗孝慎成皇后像 清文宗孝贞显皇后像 图源:故宫博物院)

修眉的时候一般保留上边缘,剃去下边缘。眉眼距越大越好看。

所以一般清宫剧也都会故意将眉毛位置向上移,增加眉眼距离,配合纤细有弧度的眉形,让整体妆面看起来更流畅温柔。

不过为了符合现代审美,大部分造型师都给演员画出了眉峰。相对来说这两位令妃娘娘的眉形都相当符合历史设定了。

画眉用的材料有很多种,从以墨画眉,到有了画眉专用色料,比如说回回青、苏青、还有各种「黛」,都是不同性质的色料,用法也各不相同,有些用起来很麻烦。

《甄嬛传》里大家争风吃醋的「螺子黛」使用方便,可以算是当时顶尖的画眉用品了。

眼妆

清朝眼妆是极其清淡可以忽略不计的,几乎只画了「凤梢」,也就是古时候的「眼线」。

我们从画像和老照片中可以看出一二,唇妆很明显,眉毛也很明显,但是眼妆并不重,或者可能没有。

在这一点上,目前只有这部《延禧攻略》的大部分造型符合史实。

《还珠格格》普遍眼线颜色过深过重,鼻影修容都做足全套,妆面不够干净自然。

《孝庄秘史》太喜欢用蓝色眼影了,难道是为了塑造异域风情?

《甄嬛传》剧情刚开始少女甄嬛也是清淡素雅的妆面,眼影轮廓几乎看不出来,后期霸气的眼妆成为了女主的第二生命。

而在《延禧攻略》中,璎珞的妆面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造型在眼部区域下了很大的功夫。

眉眼间这个区域极为干净,几乎没有任何色彩,只用橘粉色的哑光眼影在眼尾画了一个基本轮廓。

普通的黑色全包眼线会压缩眼型,使眼睛看起来很小,很脏。而璎珞的眼线颜色很浅,下眼尾故意画的比原本眼型更往下,阴影型拉长眼尾轮廓,塑造更加古典东方的韵味。

她的造型巧妙的把重点放在了全包的灰棕色下眼线,增加整个妆面的分量,看起来更有气势。

唇妆

清朝流行的唇妆叫做「花瓣唇」,就像叼着一片花瓣含在嘴里。其实就是坚持只涂下唇中部。

或者是上唇全涂,再涂下唇下唇中部。

也有疑似剧中的「咬唇妆」的,但很难看出是为了立体效果作画的时候这样画,还是实际上的唇妆就是渐变的。

《还珠格格》1998年首播,《孝庄秘史》2002年首播,那时候人们喜欢饱满色深的厚唇,妈妈画口红还会故意用唇线笔把唇形加厚。

所以这个年代的古装剧都舍弃了咬唇画法,依照大众审美打造唇妆。

于正在微博上说是根据史实画的:

但这部剧里的唇妆,边缘并不是像花瓣唇一样分明,而且形状也比较大,不是集中在嘴唇中部,看起来还是更像没画好的咬唇妆,而且略显病态,每次追剧都想给里的给宫娘娘送杯水喝,看她们都好渴的样子。

(感觉快要渴死了)

后面的剧情还不清楚,但是从预告来看璎珞唇妆前期都是豆沙、奶茶色,类似的唇膏色号有Mac的persistence,Colourpop的kissies up,Dior黑管瘾诱620等等,喜欢的美人们可以尝试。

后期璎珞被封为贵妃,唇妆也变成了看起来像咬唇妆的一样妆。

修容

东方的审美与西方差别很大,是平面不立体的,古代东方女性在化妆时也不追求塑造立体小脸的效果,反倒以脸大为美。

早期清宫剧修容阴影使用起来也是相当的豪放,小燕子脸上的修容面积可以和甄嬛太后媲美了。

而在《甄嬛传》中,修容的出现是为了塑造人物性格。

随着剧情的推进,甄嬛的修容角度改变,面积也约来越大,人物的杀伤力也逐渐增强,最后连皇帝都她被咔嚓了。

而《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妆面只修了外轮廓,推测应该是使用了深浅两个色号的粉底液。

先用比原本肤色稍白的粉底液点拍在面部三角区,然后向外晕染,再使用比肤色深 2-3 个色号的黄调粉底夜点拍在发际线,鬓角,颚骨。

这样的修容方式会让妆感更加自然,不会有用力过猛的感觉。

腮红,也就是古时候的「胭脂」,在这部剧里也没什么戏份,但令妃画像里

可以有腮红的哦,而且这个腮红的画法很特别,是当阴影用的,画在了靠鬓角的地方。

璎珞的个性感非常强烈,开篇就耿直的宣告自己不好惹,所以在妆面做了淡化腮红的处理,使人物气质独立感更强。

虽然在阴影和修容上没有太多动作,但高光还是做得很细腻。

提亮眉弓可以让眼神显得更加灵动有精神,顾盼生辉。璎珞眼妆的画法其实会显得眼睛神色暗淡,过于冷感,如果眉弓不提亮整个人会暗淡无光。

以上就是宫廷剧妆容体现质感的技法特点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