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象棋,有着非常广泛的大众基础,作为人民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象棋本身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的特征和教育功能。其作为一种古老的棋类游戏,大约有两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经典产物。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在《楚辞·招魂》有详细的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必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大致上对象棋的形制以及玩法作了一些说明,意思是说:用玉石做成的相当于骰子,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必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取胜利,击退了敌兵,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象棋照片

01

而关于象棋的起源,却有很多种说法。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楚汉相争时期,认为是韩信发明的,在清代梁同书《渊深海阔象棋谱序》:“又闻象棋始于韩信,朱子云博局红也”。

有这样确切的记载。这么多的史书为证物,照理来说,这象棋是在中国发明的,早已是板上钉钉的公认事实,却偏偏有些崇洋媚外的洋奴,对此说法提出质疑。比如方舟子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象棋是由印度发明,因为中国从来没有过大象”。

▲亚洲象群照片

这种哗众取宠的观点本来不值一驳,何况是出自于一个信口雌黄、以搏眼球出名的方舟子的嘴里。但有时阅读自媒体文章,时不时就会读到有些人会发表“象棋的起源来自印度”的错误观点,其态度之坚决让人为之侧目。这才意识到,为什么有人扶持方舟子这样的人,长期存在于媒体平台上。因为他的言论在适当的时候会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那么言归正传,我们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大象呢?

02

河南省,简称豫。这个“豫”字的由来,主要就是因为象形,表示一个人牵着一头象。这说明,中原地区在古代就已经盛产大象,所以才有这个“豫”字的出现。早在1935年,殷墟王陵东区1400号大墓。考古学者就发现了一个大象坑,在坑中发现了一头成年大象和一位大象饲养者的骸骨。

▲殷墟王陵象坑遗址

此外,在1978年,王陵西区东南方向也发掘了大象的骸骨。这次发现是一头小象,比较年幼,连象牙都没有长出来,脖子上还挂着一个铜铃。这说明小象并非野生,而是由当时贵族人家饲养的大象。也证明“殷人服象”并非传言,而是事实。殷墟王陵属于河南省境内的安阳市。不难得出,河南省很早就有大象出现的结论。

所以说,方舟子的言论就是在无理取闹、哗众取宠、毫无根据的“造谣”。“中国无大象”的歪理邪说害人不浅。另外,在《晋书》中,也有“象者大兽,兽者首也,故知当得大郡”。亦有对于大象的记载,并且准确地描述了大象的特征,更是对“中国无大象“这个观点是言之凿凿地证明。关于这些大象的古籍的记载,不胜枚举,就不一一罗列了。那么,方舟子说象棋的起源于印度有没有道理呢?

▲印度战象画像

03

其实在国际上,象棋起源于印度是西方学者的普遍观点。他们的理由是,中国的象棋在古代的时候被称为“象戏”,而这种古代的“象戏”,并不是中国古代人自己发明的,而是由印度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印度被称之为“恰图兰卡”。但是有一点,我国的象棋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盛行很多年了。

在《说苑·善说》上说就有记载:“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记录了孟尝君下棋的事情,何来“丝绸之路”传过来的说法呢?我们再看一下“恰图兰卡”的造型,怎么看也不像是和象棋一类的东西,无论是棋子还是棋盘,恰图兰卡更像是国际象棋。这也说明,象棋起源于印度一说,简直是无稽之谈。

▲恰图兰卡照片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传播工具的广泛应用。有许多文化水平不足,自身又懒得求证的朋友,对于中国的历史又了解不足等原因,往往极容易被有心之人带偏。所以,我们要有文化守护意识,多了解我国历史,防止西方国家的“精神殖民”以及“文化侵略”。例如“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论调,就是由一名日本人提出来的,但是,却广泛地在许多不明所以的群众口中传播。如今的时代,我们要警惕的是的是信息战,舆论战。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资料:

《说苑·善说》

《渊深海阔象棋谱序》

《晋书》

《楚辞·招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