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黄艺博,曾经是武汉市华师一寄宿学校的学生,毕业于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前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当别的孩子还在为挂着“三道杠”或者“二道杠”沾沾自喜的时候,他佩戴的是“五道杠”。
因为佩戴“五道杠”,曾经红遍网络。据多种媒体称:黄艺博很小的时候就从自己的外婆那里熟知了许多历史人物故事,如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等。两三岁的时候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
曾经荣获2007年“武汉市十佳少年”提名奖及“全国百名中国优秀好少年”称号。当选为“第二届武汉现代少年形象大使”,黄艺博初中以来先后三次荣获武汉市“优秀学生干部”、首届“武汉十大孝星”、“武汉市爱心好儿童”、“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2016年,黄艺博通过了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主招生。 但是,在当年的高考中,由于分数太低,未被录取。最后只能就读于武汉学院英语专业。武汉学院原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独立学院,如今独立成为一所民办高校,也就是我们通常概念中的“三本高校”。
那么,如此优秀的少年,为什么最后沦为一名普通民办高校的学生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代版的“伤仲永”呢?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两个孩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一个是台前的林妙可,一个是幕后的杨沛宜。然而,两个孩子父母不同的选择,却让她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最初的选择,都已经为孩子未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林妙可的父母带着她频繁参加各种节目、商演、代言,却忽视了对孩子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很多人不是说她耍大牌,就是批评她没素养。林妙可从3岁就开始学习跳舞,新疆舞、西藏舞、蒙古舞都能信手拈来。但是,真实的表演甚是尴尬,十八般舞艺样样稀松,每样只学了点皮毛罢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些父母,偏偏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给孩子一个长远的未来。
和林妙可的家长不同,事件的另一位主角——杨沛宜,她的父母却做出了迥然不同的选择。任它“满城春色宫墙柳”,我自“独上西楼劝斜阳”。 就在林妙可的父母全天下去“推销”自己女儿的时候,杨沛宜的父母让自己的女儿渐渐淡出公众视野,重新回归到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 2009年,年仅八岁的杨沛宜被全球著名的唱片公司金牌大风看中,发行了单曲,并且为当年大火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献唱主题曲。但是杨沛宜的父母很快就后悔了自己的决定,他们拒绝了唱片公司对自己女儿的包装。
"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致使这种思想意识深入中国社会的层层面面,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即“糟粕”的那部分。然而,这样的价值观却并没有因为是糟粕,而被摒弃,甚至已经像"病毒"一样,传染给了下一代。孩子们会觉得:当官就是可以管人,当官可以获得好处,当官同学们就会巴结自己。
黄艺博可以算是学生干部的典型代表了,而且,他的"五道杠"更是学生干部中的最高级别。有了这个护身符,他可以获得很多的荣誉;可以得到名校的推荐;可以比其他的孩子高人一等。难怪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校里有个一官半职,孩子也是不遗余力、想尽办法,什么拉票、贿选、拉帮结派等本该出现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的行为,小小年纪的他们也是学会了。打官腔、站C位、摆POSE,学起来惟妙惟肖,做起来是有板有眼。
孩子还小,作为父母,最为重要的应该是让孩子学会独立和成长,别心急火燎地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帮孩子决定未来的出路。也许你认为的出路,对孩子来说再往前走只有尽头,没有出口。正如茨威格说过:“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不经过积淀的横空出世。一个急功急利的父母,即便一开始收获了鲜花与掌声,最后赠送给孩子的也会是一份最糟糕的成人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