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韩信以外,另一个人也影响了一场决定中国命运战争的胜败——刘穆之。而这俩人本来是在同一个阵营里的,然而由于项羽对人才的不够重视,导致韩信自己跳槽到了刘邦那里。

大家好,我们的博易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战争这个东西,用文明人的话说叫解决政治矛盾的最高手段;用大白话讲,其实就是两帮人打的大规模群架而已。不管是用拳头腿脚,还是刀枪剑戟、步枪大炮、飞机火箭甚至是核弹氢弹,说到底都是人在打架而已。
既然是由人来主导,那么战争的胜败,也往往因人而定。一个人的更迭、去留、生死,往往确实能左右一场战斗、战役乃至于战争的胜负手。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楚汉争霸时期,韩信的跳槽了。
楚汉争霸这几年里,能被称之为伟大的统帅的不过两人——项羽和韩信。而这俩人本来是在同一个阵营里的,然而由于项羽对人才的不够重视,导致韩信自己跳槽到了刘邦那里。
如果刘邦那边对韩信同样不够重视,让韩信再次跳槽甚至就此归隐山林,也许战争的天平还会继续倾向项羽这边。实际上,刘邦一开始也确实没把韩信当回事,搞得韩信差一点点就对他死了心。
然而,偏偏有一个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早已成了千古美谈。在把韩信追回来以后,他又和刘邦痛陈利害,使得刘邦下定决心任用韩信,就此成就一代兵仙美名。
可以说,单论军事层面,即使韩信不站在项羽这边,只要他保持客观意义上的中立,刘邦怎么也打不过项羽。然而,当韩信出现并实际参与进楚汉战争以后,天时地利人和就都站在了刘邦这边。
三年以后,项羽就被迫在垓下对着宝马和美人悲壮地唱道:“骓不逝兮将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而把他逼到乌江自刎的人,正是他亲手放走的韩信。
除了韩信以外,另一个人也影响了一场决定中国命运战争的胜败——刘穆之。
刘穆之是宋武帝刘裕的第一谋士,其在刘裕幕府中的地位完全可以与萧何相媲美。在他的辅佐下,刘裕从一个北府军普通军官成长为东晋第一权臣;在他的坐镇之下,刘裕才能放心大胆地在外面大加征伐。
实际上也是如此:刘裕一生三次对外用兵——灭谯蜀、灭南燕、灭后秦,都仰仗着刘穆之在后方的调度保障。然而,正当长安重回东晋怀抱的时候,刘穆之却去世了。
担心后方出事的刘裕被迫班师回朝,只留下自己十一岁的小儿子坐镇长安。刘裕撤退后不久,长安群臣就爆发内讧,最后导致关中再次失陷于胡虏之手。四年以后,已经称帝的刘裕正在厉兵秣马准备北伐,却无奈地向命运妥协,含恨离世。
如果刘穆之能像萧何一样活过七十岁,那么他将不仅能继续辅佐刘裕到驾崩,还能保护刘裕的后人继续践行刘裕的理想。只可惜,先于刘裕去世的他,不仅带走了东晋乃至南朝的最后一丝武运,还为刘宋王朝的内讧不断埋下了伏笔。
后人将萧何和刘穆之拉在一起,作了个比较,以感叹一人对战争整体走势的影响: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