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如果像最初预期的那样,疫情主要被限制在中国境内,且在短时间内被控制住,国内市场最艰难的时间显然正在过去:确诊病例数大幅减少,各种限制措施逐步放开,大部分印刷企业已经或近期复工,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市场需求开始复苏。有人则认为,疫情可能带来的市场洗牌,比如:淘汰掉一批高负债、现金流紧张的企业,反倒会给挺过疫情考验的老板留下更大的空间。

最近一段时间,陆续看过不少反思疫情对企业和行业影响的文章。

在企业层面上,老板们的观点基本一致。经过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多数老板的想法是:要提高风险意识,注意保证现金流安全,最好能储备3个月以上的运营资金。同时,还要加强自动化、智能化建设。

老板们的反思及时、敏锐、对路,主要反映了疫情给企业带来的两大直接影响:一是缺钱,二是缺人。

只是让三好同学没想到的是:不少看上去意气风发的老板,账面上的钱连三个月都维持不了。

在行业层面上,老板们的看法却出现了不小的分歧。有人认为,疫情带来的消费萎缩和经济下行,对多数圈内企业都是一场大考;有人则认为,疫情可能带来的市场洗牌,比如:淘汰掉一批高负债、现金流紧张的企业,反倒会给挺过疫情考验的老板留下更大的空间。

听上去,后一种观点更加令人鼓舞,也很符合有“危”必有“机”,挑战必然有机遇尾随的惯常逻辑。

关于疫情对行业的可能影响,三好同学也写过两三篇文章。没想到,前几天有老板专门提意见了:你太乐观,忽视了疫情继续蔓延,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三好同学希望多给老板们一些信心,乐观却并非刻意为之。不过,从目前的态势看,当初文章的潜在假设,确实遇到了挑战:疫情主要被限制在中国境内,且在短时间内被控制住。

正像各位老板看到的:目前,疫情在韩国、伊朗、意大利已经爆发,并且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主要西方国家业已剑拔弩张、高度戒备。

假如最终像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的那样,新冠肺炎变成“全球大流行”,它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全球经济走势?印刷圈又将如何被左右,可能遇到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来源:印刷企业家,作者:王三好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1、国内市场:最艰难的时段正在过去,回款情况还需多加注意!

对圈内多数老板来说,如果仅着眼于国内市场,最艰难的时段显然正在慢慢过去。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包括广东、浙江、江苏等印刷大省在内的全国所有省份都下调了响应级别。连武汉也陆续复工。

按2018年数据计,广东、浙江、江苏三省拥有印刷企业41919家,实现印刷产值5592.05亿元,在全国的占比分别为42.65%,43.99%。再加上其他省份,估计全国至少有七八成印刷企业复工复产条件大大好转。

在社会生活秩序恢复正常的过程中,前期影响印刷企业复工复产的一些因素,也在逐步得到克服。

比如,随着交通管制的陆续解除,很多印刷企业的员工返岗率大幅提升,有的已经达到八九成,甚至100%。与此同时,原材料、产成品进出也相对容易了不少,而这又会带动一度因库存紧缺、运输不便而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向下调整。

对有些印刷企业而言,订单的恢复或许没有那么容易。就像三好同学说过多次的,那些下游客户集中于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线下培训等行业的印刷企业,遇到的困难会大一些。但只要印刷机开动起来,办法总比问题多,情况会慢慢好转。

而且,有些印刷需求在疫情期间,被延后或者暂时压抑了,这会给复工之初的印刷企业提供订单支撑。

比如,由于北京及周边地区部分印刷企业复工较晚,很多图书的出版时间被迫推迟,从而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订单积压。

再比如,受印刷厂停工影响,光明乳业旗下一款名为“如实”的杯装酸奶,甚至省去了标签,白杯上市。虽然有消费者表示:支持疫情后也不印刷,想来光明乳业还是想尽早把自己的品牌,光彩亮丽地加上去。

因此,如果像最初预期的那样,疫情主要被限制在中国境内,且在短时间内被控制住,国内市场最艰难的时间显然正在过去:确诊病例数大幅减少,各种限制措施逐步放开,大部分印刷企业已经或近期复工,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市场需求开始复苏。

如果说还有什么需要特别担心的,那就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回款情况需要多加留意。

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停工,多数企业的资金都不会十分宽裕,要起钱来自然会比正常年景更加困难。

2、国外市场:艰难时刻才刚刚开始

相对于国内市场,疫情对很多国家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大致始于2月下旬,韩国、意大利、伊朗首当其冲,迅速沦为疫情重灾区。同样令人揪心,稍有不慎,就有大规模爆发的可能。

而欧美日加起来,基本上涵盖了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由此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潜在风险与冲击不容小视。就特定国家而言,疫情爆发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与国内的情况基本差不多。

比如,人们旅游、出行、外出用餐需求大幅减少,对线下零售和服务业构成利空。在美国,受疫情影响,包括亚马逊、谷歌、微软、推特等在内的大型科技公司,已经要求全部或部分员工在家远程办公,有的还无限期冻结了所有不必要的商务旅行。

再比如,人流密集的大型活动受到限制或取消。意大利正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关闭影剧院、取消大型活动,瑞士全面禁止1000人以上的大型活动,德国有关部门对大型活动的疫情防控要求也日趋严格。

受管控措施影响,原本定于三四月份在欧洲举行的部分知名大展纷纷取消或延期。如:日内瓦车展、柏林旅游展、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莱比锡书展、伦敦书展等等。当然了,还有更多大大小小不那么有名的展会。

欧美线下零售、服务业的萎缩和大型活动的取消,直接影响的是商业印刷。这基本上是当地印刷企业的“蛋糕”,与中国印刷圈关系不大。

问题是:如果疫情最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明显拖累,并影响其民众的消费意愿与消费支出,那就与中国印刷圈有关了。

原因很简单:在2018年中国印刷业1.27万亿元的总产值中,有约780亿元直接出口海外。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出口产品包装,总量比直接出口额只大不小,还极有可能大得多。

而欧美日向来是中国印刷和中国制造的主要出口市场。因此,如果疫情在西方发达国家蔓延的势头,无法迅速得到控制,将不可避免地会给国内印刷圈带来负面影响。

只不过,这一次受到冲击的主体,不再是以本土市场为主的商业印刷企业,而是直接从事对外加工贸易或产品间接出口的书刊和包装印刷企业。

3、最坏的情况可能是什么?

对特定国家和地区而言,疫情即使再凶猛,也终归会过去,持续的时间不会特别长。比如,经过40多天的阻击,中国的疫情形势已经大大好转。不出大的意外,到四五月份很有希望基本结束。

怕就怕,各个国家渐次而起,连点成线,拉长全球防控的时间周期。就像现在,中国基本防住了,韩国、意大利、伊朗开始令人揪心了;这三个国家还焦头烂额,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又不乐观了……

假如疫情蔓延的态势延续到年底或者更长时间,全球经济增速无疑将会出现明显放缓。

实际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了0.4个百分点以上,预计不高于2019年的2.9%,维持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基本上差不多:疫情或使2020年全球GDP增速,减少0.1到0.4个百分点。

更坏的情况是: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由短期冲击演变成系统性的经济危机。这样一来,对绝大多数行业和企业来说,麻烦都会很大。

当然了,目前这种迹象尚并不明显,像全球经济走势这样的大话题,也绝非三好同学所能把握和掌控。

不过,受疫情影响,包括欧美亚股市、原油、贵金属、商品期货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在2月最后一周近乎全线大跌,多少还是让人有些担忧。

尤其是,在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后,欧美股市仍大起大落,显示了市场的深层恐慌。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也曾提到过:假如疫情失控,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

万一经济危机真的不幸降临,只是“万一”,将如何影响国内印刷圈?

三好同学不敢奢望能说清这么复杂的问题,但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订单下滑、经营困难;二是资金紧张、负债走高。两者叠加,可能带来的最极端情况,就是企业的破产倒闭。

比如,2008年危机爆发后,欧美印刷业,包括国内外向型印刷企业的经营状况,很快就受到了明显冲击。只不过,国内大力度的刺激计划将印刷业及其他很多行业的压力,向后推迟了几年。

可为例证的是:经过2010年前后的意外大涨,国内印刷总产值同比增速自2011年开始快速下滑,并在2013年左右出现了多起大型印刷企业暴雷倒闭的案例。比如,轰动一时的福州千帆事件。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将中国印刷业由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阶段,拉进了目前的低速增长区间。

在行业增长压力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假如危机重来,会发生什么?印刷圈出现很多很多年未见的负增长,不是没有可能。

果真如此,对多数印刷企业来说,将是真正的考验。

当然了,为了稳经济促增长,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这在相当程度上会对冲疫情带来的风险与压力。

危机爆发的极端情况,只是万一中的万一,它应该不会到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