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里。我们姊妹四人,我上面有两哥哥和一个姐姐。婶婶家住我家隔壁,她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的农村家家都很穷,辛辛苦苦劳动,一年到头有的家里连10元钱都分不到,有的家里还是负的。负的就是农民从生产队分了粮食和蔬菜等农产品,但劳动的工分少,年底结算,赚的钱还不够抵粮食的钱,就要欠生产队的钱。

婶婶家就是这样,因为四个孩子,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家里只有叔叔和婶婶两个人劳动,每年都要欠生产队钱。我们家稍微好一些,两个哥哥都已经成年,加上父母,有四个劳动力,每年年底还能分到百八十块钱。

这些钱要买一家人一年的油盐酱醋、衣服及其他的日用品,特别是冬天的棉花,给我们一家人要做冬天的棉衣、棉库之类的。总之,用钱的地方真是太多了,妈妈总是省了又省,除了给我们小孩过春节能做件新衣服以外,他和爸爸则是多少年从来没添过一件新衣服,都是缝缝补补的穿。

俗话说,三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婶婶家就是这样的情况,三个儿子十几岁,都是长身体的时候,那时候吃饭没啥油水,饭量都特别大。每年春节一过,婶婶家的粮食就没了,面缸也见底了。等新的粮食下来,几乎还要半年呢。

我父母也总是能帮就帮,把我们多余的包谷面、黑面等都给婶婶家了。但还是差得远,婶婶家总是有了上顿没下顿。

有一年的春天,婶婶给我妈说他听说好多人都从兰州买点小孩子的花衣服、画布之类的,到银川可以换大米,去一次,可以换50-100斤大米回来。这种做法就跟鸡蛋换大米有点类似。

我妈妈说那你放心去,我帮你照看孩子们。可是婶婶说:“我没有本钱,你能帮我借20元钱吗?”

我妈说:“我也没多少了,奶奶生病了,那钱要买药的”。

婶婶说:“我都揭不开锅了”,接着就哭了。

妈妈看婶婶实在难过,就跟爸爸商量,给婶婶借了20元钱。婶婶就出发去换大米了。我妈则除了上班,照顾我们以外,每天还要照顾婶婶家的四个孩子,还有家里的鸡、和小猪之类的。

据老妈所说,婶婶大米也换成功了,度过了危机。但是还是没有钱还我们。我妈妈知道婶婶家没钱,也不好开口要。婶婶刚开始总说等她有钱了就还,后来又说等他儿子长大赚钱了就还。总之,就是一年又一年的推着,始终没有归还的意思。

一晃十年过去了,改革开放以后,婶婶家的孩子也都长大了,老大也考上了大学,老二老三都参加了工作。家里也翻身了,买起了电视,洗衣机等。

有一天,婶婶来我们家串门,和我妈妈聊一天,又说起当年受穷的事儿。我妈妈顺便就说:“你现在孩子长大了,也有钱了,你把当年借的20元还我吧。

婶婶想也没想的就说:“我早还给你了啊,你忘了吧,我从银川回来不久就还你了”。

我妈说:“你那时候饭都吃不上,拿啥还我呢?” 婶婶一下子就激怒了,就说: “反正我记得我还了”,“如果没还的话,就当做我吃药了。”

妈妈一听,婶婶这样赌咒发誓,就只好说:“你这样说的话,我也无话好说了,那就当做你吃药了吧。”

因为还钱的事,婶婶从此后就跟我妈妈生了气,再没上我家来聊天或串门。我妈也就再没提这事儿。

2000年前后,这件事差不多也过去了三十年。我们也长大了,妈妈也老了。原来比较胖、体格健壮的婶婶得了糖尿病,天天要打胰岛素,还要吃很多中药,生病后一下了瘦了许多,走路感觉风都要刮倒似得。

祸不单行,叔叔有一天也中风了,虽然抢救后命保住了,但是落下了偏瘫。婶婶和叔叔两个天天都要吃各种各样的药。

不知道是人老了,身体不好了,免疫力下降了,还是发的誓言真的应验了。婶婶和叔叔的病,都是老年人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

虽然妈妈损失了20元钱,但是心里坦荡,也不与人纠结,心底无私天地宽。至今80多岁了,还耳聪目明,没有任何毛病。这就给我们儿女们省了好多心、使我们能够专心于自己工作和小家庭上。

总之,我们每个人活着,都要讲诚信。虽然有些小事,法律可能没法判定,有时候也上不了法院判定。但是人在做,天在看。既是有人一时受了委屈,但是心里活得坦荡。

有些人虽然投机钻营,一时得了一些好处,但是他心里不坦荡,不敢对外人讲,时间长了,憋在心里,把好人也憋坏了。

虽然我们不能全信发的誓会不会一定应验,但是万一应验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