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与马这种烈性动物相关甚密的,当属蒙古民族了。钟情马、崇尚马、誉美马,是蒙古人源远流长而意趣深邃的特有遗风。“马背上的民族”,这句话注释了马在蒙古人生活中的举足轻重。放牧围猎,马是蒙古人的伙伴;行军打仗,马是蒙古士兵的战友;祭祀长生天,马是蒙古人的图腾;生活生产,马是蒙古人的动力与食品的源泉。

冬天,白雪皑皑,千里冰封,天地间一片苍茫,正如一张巨大的宣纸。这时,在茫茫的内蒙古大雪原上,在天和地之间穿行的生灵——马,显得更自洒脱更加自在。千里雪原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命,让马还原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状态,完完全全释放了马的个性。

摄影/郭伟忠

在历史上,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当中马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有了马才能够准确挑选出下一次游牧的理想草场;有了马才能使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分散居住的游牧民得以相互来往和交流;有了马才能够在无垠的大草原上放养成群的牛、马、羊和骆驼等五大畜。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铁骑西征时,经常靠蒙古马的惊人速度及耐力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从而得到胜利。震撼世界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扩展疆土时,如果没有马参与,冲入广袤无垠的异域,是不可想象的。

现如今,这些在雪原中的马群,或奔腾、或驻足、或行走,或成群结队、或踽踽独行,像极了中国的水墨画,诗意十足。在雪中,马儿平朴自然,顺意而为,不卑不亢,体验着自由的存在和生命对抗中的质感,令人过目难忘。

在蒙古族的传统祭祀仪礼中,也把马作为崇拜的灵性的神驹看待。按传统的民间习俗要选一匹“神马”来主宰一个马群。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祭祀成吉思汗的活动中,也总要有一匹白色骏马的形象才算是大奠。在传统的祭祀礼仪中,有两种作为马文化现象的习俗是值得一写的。一种是悬挂“风马”旗的习俗,一种是系彩绸带“神马”习俗。“风马”称“天马图”,象征着人们的“运气”和“幸运”的话;人们从马群里挑选出一匹自己最喜欢的马或作出贡献的“劳苦功高”的马,举行祝福涂抹仪式,在它的鬃毛或脖颈上系上彩绸带,宣布为献给神的马,名曰“神马”,“神马”是人们爱马和祝愿马群兴旺的寄托。

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达,草原上摩托、汽车随处可见。然而,那达慕大会上马群仍然是绝对的主角。冬季那达慕开幕式上,雄赳赳气昂昂的马队让人们真实的感受马背上的民族所拥有的雄浑魄力;马术、赛马、雪地套马等活动将赛事推向高潮。

摄影/赵如意

风起雪涌时,天地一色,马在艰难地行走和顾盼,如诗如画;风平雪静时,马相互追逐,奔腾嘶叫,自由驰骋,彰显了生命的力量、磅礴和气势。雪原上的马群,蒙古族的精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